数理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二)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1、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高等数学课程工科数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教学,特别是讲授如何提出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美。
教学内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及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 由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出求导法则; 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 洛比达法则, 初步了解泰勒公式; 利用导数来判定曲线的性质;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性质. 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 及计算定积分的方法;空间直角坐标系, 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表示; 掌握其运算, 平面和直线方程. 了解平面与平面, 平面与直线, 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了解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 多元函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极限与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偏导数, 全微分. 二重, 三重积分的概念, 性质和计算方法,应用. 两类曲线和曲面积分的概念, 性质,三大积分公式.级数的定义,性质, 以及判别方法.计算微分方程的几种方法。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芬尼,韦尔,焦尔当诺,托马斯微积分(第1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164学时,10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线性代数》是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数学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行列式(2)矩阵(3)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4)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5)相似矩阵及二次型(6)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David C. Lay 著,《线性代数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概率统计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概率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采用教材: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
教学参考:萧树铁柱边,随机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离散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理解和掌握有关集合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2)理解和掌握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及运算及格与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4)理解和掌握图的有关概念和表示。
采用教材:Bernard Kolman,et al. 《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sixth edition),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胡新启,胡元明,《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运筹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Operational Research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使学员掌握运筹学的主要模型,了解在管理工作中使用运筹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对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初步掌握将实际管理中的问题形成运筹学的模型的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有关的运筹学软件求解运筹学模型,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概论,线性规划,对偶问题,运输问题,整数规划与分派问题,目标规划,图与网络,计划评审与关键路线法,动态规划,存储论,排队论,决策分析,博弈论。
采用教材:熊伟主编,《运筹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运筹学(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43,实验8),3学分
教学内容:1. 掌握安装WinQSB软件,了解WinQSB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管理操作,熟悉软件界面内容,掌握操作命令。
2.掌握WinQSB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够求解线性规划与灵敏度分析等运筹学问题。 3. 掌握WinQSB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够求解整数规划、运输问题等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
4.掌握用WinQSB软件求解动态规划中的最短路问题、背包问题、生产与存储问题,以及网络分析问题。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管理学、社会经济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方法。正确掌握和应用管理统计学方法,对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及其相应的研究,都是重要的。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上、方法上、思路上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有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聚类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管理、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证券分析技术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采用教材:贾俊平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William Mendenhall等著,统计学(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实验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聚类分析等内容的软件操作与结果解释,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程序设计类课程群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C Programming Language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课程以C语言为教授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结合语言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与计算机有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作为一门通用、基础的语言,通过学习C语言课程,为后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和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输出、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利用函数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善于使用指针、结构体数据类型、文件的建立和使用
采用教材: 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2版,2014年4月第3次印刷
教学参考: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指导(第2版),2013年12月第2版,2014年6月第2次印刷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51,实验17),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的使用、函数的使用、指针的使用、结构体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
英文名称: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Java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编程技能,并能够运用Java语言开发算法、软件及Web系统。
教学内容:Java 语言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类的方法,类的重用,接口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和文件,对象群体的组织,Java图形用户界面,线程,JDBC与数据库访问,JSP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等。
采用教材: 教师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埃史尔(作者), 陈昊鹏(译者),Java编程思想(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实践17学时),共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Java学习的各阶段,对课堂讲述的内容进行编程实现。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英文名称: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1)建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数据表示和算法抽象的初步能力;
(2)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和理论,并熟悉使用C++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约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对C语言的扩展,类与数据抽象,运算符重载,继承和派生,虚函数与多态性,输入输出流等。
采用教材:陈维兴等,《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H.M.Deitel, P.J.Deitel,《C++程序设计教程》,薛完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上机实验约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C++类数据抽象与封装: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定义和访问控制属性设置;运算符重载的定义和实现;类的继承与派生实现:继承方式设置以及基类和派生类对象关系实验;使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抽象基类和纯虚函数定义;输入输出流实验。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1.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数据结构适用的应用背景;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表示,实现方法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巧。2.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数据结构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代码应结构清晰,正确易读,能上机调试并排除错误。通过同步上机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约51学时。主要介绍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二叉树和树,图和广义表等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及应用;排序和查找表的各种实现方法,及算法时间效率以及文件结构。除详细讲授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算法外,对每种数据结构给出其C++语言实现,并给出定性或定量的算法分析。
采用教材: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美)Ellis Horowitz (美)Sartaj Sahni (美)Susan Anderson-Freed 著,李建中张岩李治军译,《数据结构》(C语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严蔚敏吴伟民米宁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8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1,实验34),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上机实习)约3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使用顺序和链式两种方式实现线性表;用二元组表实现一元多项式相加;用三元组表实现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实现字符串单模式匹配KMP算法;使用堆栈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并计算表达式的值;使用递归和非递归方式实现广义表;使用二叉链表实现二叉树,并实现二叉树遍历和线索化的递归和非递归解法;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实现图数据结构,并实现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实现各种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法排序,直接选择法排序,归并排序,快速递归排序,希尔排序,快速非递归排序,堆排序等;设计和实现关键字为字符串类型的哈希表。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电路等课程的先修课,也是一门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CPU内部编程结构,掌握用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熟悉上机操作和程序调试技术,了解底层I/O的编程方法,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8086系列CPU主要寄存器的结构,功能,用法和各种寻址方式;80X86指令系统,各种指令的功能及用法;汇编程序设计方法;子程序设计与中断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与高级语言混合编程等。
采用教材:王爽,汇编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温冬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实验有:寄存器功能和常用指令用法实验;基本汇编程序设计实验;字符串操作实验;子程序设计实验;中断及驻留程序的设计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等。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in Python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1. python语言编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2. 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Python基本语法(2)基本数据类型(3)复杂数据结构(4)正则表达式(5) 网页抓取及文本解析 (6)语料库统计(7可视化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python语言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Bill Lubanovic著
学时学分:48学时(课堂讲授16学时,实验32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文本处理、语料库统计、网络爬虫、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实践教学学时:32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in Perl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1. 在Windows环境下,Perl语言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上机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语法;2. Perl的数据类型;3. 正则表达式;4. 复杂数据结构;5. Perl在文本处理中的典型应用;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实战Perl-语言信息处理利器》荀恩东清华出版社 2014
学时学分:48学时(课堂讲授16学时,实验32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文本处理和文本计算。
实践教学学时:32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电路信号课程群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各种各样的电路是当今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基石,可谓无处不在。《电路分析基础》讲述基本电路的数学模型及分析方法,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也是电类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着广阔的工程实践背景,不仅是学习如系统与信号处理、信息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各项基于电子、电器技术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基于基本电路的数学建模方法也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生物工程等各种领域研究。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是电子信息类高级人才的基本理论素养要求,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在未来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直流电路分析方法,一阶、二阶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方法,耦合器件及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网络频率响应、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等。
采用教材:张永瑞,高建宁编著,《电路、信号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系列教材
教学参考:李翰逊,《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教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的硬件基础,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使学生获得数字逻辑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领域中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数的表示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化简;脉冲型异步时序电路分析与设计;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逻辑电路的险象;数字逻辑技术的最新发展。
采用教材:欧阳星明,《数字逻辑第4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M. Morris Mana ,Charles R.Kime著, Logic and Computer Design Fundamentals(英文版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学时学分:60学时(课堂讲授48,实验12),3.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熟悉TDS-2数字电路实验系统,掌握万用表的使用。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和基本组成,使用示波器测量、分析数据。熟悉TTL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外形、管脚和使用方法,TTL与非门、与或非门和异或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熟悉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熟悉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利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可控码制转换电路。 掌握简单时序电路的分析、设计、测试方法。 掌握计数器74LS162的功能。计数器的级联方法,任意模计数器的构成方法,数码管的使用。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Systems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逻辑组成,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的学习及实验,建立完备的单台计算机整机概念,了解计算机一般的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分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和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
教学内容:计算机组成绪论,数据的表示方法和运算器,指令,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贮系统,主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外部设备,计算机硬件系统示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分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和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
采用教材:王诚主编,《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著,Computer Organization &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1
学时学分:77学时(课堂讲授65,实验12),4.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逻辑器件与运算器,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熟悉TEC实验计算机系统个部件的使用。Am2901芯片的功能及其控制信号的运用。指令的执行及对F标志的影响。控制器学会并掌握微程序的执行方法。理解控制器的组成、设计的具体知识。学会扩充新指令的方法。理解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概念及方法。扩展存储器,掌握并实践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存储器进行读写和扩展。教学机汇编实验(编I/O、查询方式),了解TEC的技术指标及系统基本组成。熟悉TEC机监控程序的常用指令,学习和运用TEC机的指令系统。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英文名称: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 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体系,能够理解和应用时域和频域处理方法,能够编程实现傅立叶变换,Z变换以及采样定理等基本的信号处理算法。为后续的数字语音,图像,视频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操作和开发多媒体编辑和处理软件奠定算法上的依据和指导。
教学内容:信号与信号的时域分析;时域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时域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基本原理;基于matlab的信号处理算法开发和实现。
采用教材:潘文诚,《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Sanjit K. Mitra,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音频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 Audio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字音频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音频。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音频处理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典型算法,熟悉相关软件操作,了解相关开发工具使用,能够开发音频处理的相关算法。
教学内容:语音发声和听觉机理及其数字模型;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语音处理的常用技术;语音编码,识别和合成;语音信号处理的应用;音频处理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包括Audition、Praat、Matlab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学生能够全面熟悉各种处理方法,并深入掌握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张雪英,数字语音处理及MATLAB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教学参考:[1] Xuedong Huang,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Press, 2001
[2] Will Styler, Using Praat for Linguistic Research, 2015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Audition操作和编辑音频,使用Praat图形界面和Matlab脚本编程实现音频处理的各种算法,提取音频信号中的各种信息。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互媒体开发
英文名称:Interactive Media Development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课程通过学习Html 5的绘图和媒体播放API,掌握制作和播放基于Html 5的交互动画方法,了解跨平台和跨浏览器的交互媒体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Html 5中的canvas元素介绍、基本的绘制操作(绘制路径、矩形、圆形、字符)、事件处理、在canvas之中绘制和添加图像、在canvas中播放视频、动画循环、碰撞检测。Html 5中的video、audio元素介绍,Video标签的属性介绍和使用、Audio标签的属性介绍和使用。
采用教材:Billy Lamberta,HTML5+JavaScript动画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教学参考:基瑞(David Geary),HTML5 Canvas核心技术:图形、动画与游戏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各种API和标签的基础操作的实验,以及使用Html 5方法开发出一个可交互可操作的多媒体界面,该界面可以是游戏或动画。交互界面的开发由学生分组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模拟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多人协同过程。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软件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of Database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建模的方法,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及数据库语言SQL,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系统结构
(3) 关系数据库
(4) 数据库语言SQL
(5)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6) 事务与并发控制
(7) 数据库设计
(8) 数据库其他对象
采用教材:何玉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20),4学分
实验内容:以SQL SERVER为实验环境,
(1) 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删除;
(2) 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内容的查询、删除、修改
(3) 了解视图、存储过程、游标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等概念
实践教学学时:共20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内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主要网络协议的内容,学会常用操作系统网络参数的设置方法,掌握常用网络命令和工具的使用,为进一步从事网络学习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概述,体系结构,通信基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互连,传输层,应用层简介。
采用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 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鸣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 68学时(课堂讲授56,实验12),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1 网络基本配置,使用方法;实验2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3 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4 网络监视器使用和以太帧分析;实验5 IP协议分组的捕获和分析;实验6 TCP协议报文的捕获和分析
实践教学学时: 1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英文名称:Compiler Principles and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设计,为学生阐述清楚编译器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技术,为学生提供从事软件设计所必须的训练和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编译程序的设计,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代码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也介绍编译程序的构造理论基础,包括:文法,正规式和有穷自动机,以及语法制导翻译。
采用教材:王生原等,《编译原理》,北京邮电出版社
教学参考:Alfred V.Aho, Ravi Sethi, Jeffrey D.Ullman, 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1986,人民邮电版影印,2002. 机械工业版中译本,2003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40,实验11),共3学分
实验内容:借助于Lex和Yacc工具实现一个小型编译器。
实践教学学时:11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s
课程类型:专业必(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机制、计算机的基本组织和运行方式,练习常用的几种操作系统,如LINUX,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采用教材:汤子赢、哲凤屏、汤小丹著,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 William Stalling. Operating System: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 (5th). PEARSON Prentice Hall.
学时学分: 68学时(讲授50学时,实践18学时),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一个最小的操作系统、中断练习、制作u盘启动、实现键盘输入、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内核实现输出字符串。
实践教学学时: 18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Web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使学生了解Web客户端技术全貌及所涉及的各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练掌握核心Web客户端技术,包括:HTML(XHTML)、CSS、JavaScript;掌握Web客户端技术的学习方法;学习使用PHP技术和Ajax技术开发简单的Web应用。
教学内容:网页设计概述;HTML和XHTML;CSS;网站开发和网页设计的过程;JavaScript;PHP初步;Ajax。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 [1] 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唐四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Ajax实战,Dave Crane等著,ajaxcn.org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W3C网站,http://www.w3c.org
[4] W3School中文网,http://www.w3school.com.cn/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随堂实验;HTML;CSS;JavaScript;个人网站;信息查询系统。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开卷笔试+机考
课程名称:Internet与Web技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Web Technologies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在学生已具备网络原理与技术、数据库原理与技术、Web客户端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Internet典型应用协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应用协议的方法,使学生了解Internet上主流服务的运行原理。使学生对Web服务端技术的全貌有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具备融合多种Web技术编写简单Web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Internet与Web概述;Internet上的服务;HTTP;配置Web服务器;CGI原理;ASP.NET Web应用开发。
采用教材: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
教学参考:(1)IETF网站,http://www.ietf.org/
(2)自编讲义及示例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34学时),共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随堂实验;DNS;FTP;HTTP;配置Web服务器&简单的CGI程序;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期末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工程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学习园区网的设计思路和主要设备的使用管理方法。通过网络实验室的网络设备学习各种园区网技术的配置和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网络规划与设计,控制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管理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广域网接入技术,IP子网间的路由选择,园区网安全设计,局域网域Internet互联。
采用教材: 高峡等《网络设备互联学习指南》科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
学时学分: 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0,实验26),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一实验环境配置;实验二网络设备的管理;实验三端口聚合;实验四交换机堆叠;实验五生成树配置;实验六虚拟局域网VLAN;实验七广域网实验;实验八静态路由;实验九RIP路由协议;实验十OSPF单区域;实验十一网络地址转换;实验十二复杂网络综合实验(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 26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安全
英文名称:Computer Security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为核心,以Windows网络环境为平台,以网络实验室的网络设备为基础,以实验为辅助手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诊断系统错误,分析系统安全隐患,防备系统遭受攻击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内教学活动中,应掌握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内容,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安全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了解网络安全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协议,提高关于计算机安全的理论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掌握Windows系统中包括自主访问控制方法等各种安全组件的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协议的配置方法,安全工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提高运用安全技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计算机环境和实体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标识与鉴别、访问控制、最小特权、隐蔽通道、安全策略和审计)、网络安全(密码学基础及应用,使用Router和Switch安全化网络、安全扫描、防火墙、VPN、IDS)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20,实验31),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一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实验二 IP访问列表;实验三网络地址转换;实验四密码学基础——PGP工具使用;实验五——八操作系统安全;实验九安全扫描
实践教学学时:31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课程设计
语言智能课程群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
英文名称: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 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1.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各领域的基本问题,学习基本方法,为毕业后深入学习和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2.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理论-实践”的科研方法;
3.强化编程训练。
教学内容:1.概论;2.字处理:面向计算机的汉字编码方法,重要应用的原理,数据结构,算法;3.词处理:意义和困难;分词基本算法和技术,新词语发现的基本方法,重要应用技术及其原理;4.句处理概述。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实战Perl-语言信息处理利器》荀恩东清华出版社 2014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转移概率统计,关键字检索,音字转换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 文本内容计算
英文名称:Text Comput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了解文本的可计算内容,了解文本计算的理论;掌握关键字提取、文本摘要、文本分类、文本聚类、指代消解、文本逻辑推导、以及实体、实体关系、事件等信息抽取的计算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信息计算思维,为进一步从事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 文本可计算内容概貌(2) 文本表示:理论,表达模型(3) 关键词计算方法(4) 文本摘要的计算方法(5) 文本的分类、聚类(6) 语篇的连贯与衔接计算(指代、连接词、话语标记、逻辑推理,相关的知识资源应用与建构)(7) 实体、实体关系的抽取方法(8)事件信息提取及话题检测方法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1] 《The Text Mining Handbook》,Ronen Feldman, James Sang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 《大规模中文文本处理》,吴立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 《知识工程》,史忠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学时学分:36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实验2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语言教育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语言教育进入跨学科整合的阶段。语言学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整合,成为迅速发展的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分支。语言教育技术融合了更多客观性、技术性要素,科学性程度更高。本课程对语言教育技术进行全面梳理,从数字化语言教学中的设计、开发到应用的各个核心环节进行详细阐述,通过举例、分析、实践、研讨、评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语言教育技术的常用开发技术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理论篇 (1) 学习理论 (2) 教学模式;2、设计篇(1) 语音教学设计(2) 汉字教学设计(3) 词汇教学设计(4) 语法教学设计(5) 语篇教学设计(6) 练习教学设;3、资源开发篇(1) 综合课资源开发(2)口语课资源开发(3)视听课资源开发(4)阅读课资源开发(5)写作课资源开发(6) 文化课资源开发;4、新技术应用篇(1) 游戏(2)微信(3) MOOC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学时学分: 36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实验2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旨在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求解复杂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和方法,对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有一定帮助。同时课程安排一定时间,讲授计算机学科发展史、智能科学发展史,使同学能够对整个学科有一定认识,有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
教学内容:(1)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研究内容;人工智能学科主要问题和发展历史。(2)谓词演算的基本概念;谓词的语法;谓词演算的语义;谓词推理;(3)归结原理与自动证明;(4)状态空间的概念;状态空间搜索的结构;状态空间的设计和问题的表示方法,有限状态机;(5)启发式搜索的概念;贪婪爬山思想;最佳优先搜索;A*搜索;博弈树搜索。(6)知识表示问题;专家系统介绍;不确定条件下的推理。(7)遗传算法模型;NDA编码、遗传操作;统计遗传算法和并行遗传算法。(8)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思路;神经元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类;神经网络学习规则;两个经典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BP网络、Hopfield网络。(9)深度学习原理;自动编码器原理;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学时学分: 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信息管理课程群
课程名称:管理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讲解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过程(职能)和常用方法,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各项管理职能运作的程序,重点及常用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讲解管理和组织中的主要概念,组织文化与环境等。
第二部分:计划,包括决策,计划的基础、工具和技术,战略管理。
第三部分:组织,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沟通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的管理。
第四部分:领导,包括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基础,激励员工和领导理论。
第五部分:控制,讲解控制的过程,组织绩效管理的工具等。
采用教材:Stephen P. Robbins. 管理学(第11版,英文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会计学
英文名称:Accounting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会计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会计活动的决策支持作用有明确认知。。
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财务分析和审计的基本原理。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勾稽关系;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业绩评价;财务比率;审计流程。
采用教材:《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英文版),Jan R. Williams等,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7版,2017
教学参考:1)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最新版
2)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最新版
3)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最新版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30学时,实验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ERP系统,企业账簿,上市公司年报
实践教学学时:4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从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入手,讲解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必备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其掌握基础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及后果,本课程讲解的主要问题有:需求和供给、政府定价、外部性、弹性、消费者行为、生产与成本、不同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策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本课程讲解的主要问题有: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货币和财政政策、失业和通胀。
采用教材:1) R. Glenn Hubbard, Anthony P. O’Brien: Microeconomics, 3th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2011.
2) R. Glenn Hubbard, Anthony P. O’Brien: Macroeconomics, 3th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2011.
教学参考: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六版。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六版。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学
英文名称:Financ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了解和熟悉银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采用教材:钱水土,货币银行学(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教学参考:1) 徐进前, Money and Banking (English Version,Second edition),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3
2) Frederic S.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组织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是工具这一角色;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管理与网络化企业。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第三部分:数字化时代的关键系统应用。
第四部分:实验环节--会计信息系统。
采用教材:[美] 肯尼斯 C. 劳顿、简 P. 劳顿著,黄丽华等译,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1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教学参考: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1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实际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打下专业的方法与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结构化及面向对象方法,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建模工具使用。
采用教材: 王晓敏,邝孔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教学参考: 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41学时,实验10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阶段,学习使用 Microsoft Visio 、Rational Rose工具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开发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学时:10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信息组织与检索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Retrieval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介绍信息检索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及相关互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广泛地介绍信息资源组织、存储和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详细地阐述企业及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及检索工具,介绍信息检索方法及算法。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背后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且能够进行深层的研究或开发相关的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信息检索的评价;信息检索模型和算法,如:模型(布尔模型、向量模型、概率模型、语言模型)、相关反馈、查询扩展、文本处理技术、文本分类和聚类技术、信息过滤技术、信息组织和索引、并行和分布式检索;信息检索的应用,如搜索引擎;语义网技术。学生将学习了解信息检索及相关的前沿技术,以及信息检索如何支持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运行。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Christopher D. Manning, PrabhakarRaghavan and HinrichSchütze,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大作业
课程名称:财务信息管理
英文名称:Finan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从信息管理与会计实务的角度,要求学生深入地理解企业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性,熟练掌握工业企业的一般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操作,并使其对智能时代业财信息一体化管理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总账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
采用教材: 李吉梅,刘大斌等.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基于用友ERP产品微课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2
教学参考:1) 陈虎等. 财务就是IT——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9
2) 张庆龙,董皓,潘丽靖. 财务转型大趋势--基于财务共享与司库的认知.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
3) 张莉莉.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教程(用友ERP-U8 V10.1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
学时学分: 34学时(实验3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企业ERP软件中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和财务报表。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英文名称: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一般企业供应链物流中的作业流、资金流与计划控制流(信息流),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熟悉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操作。
教学内容: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运作内容、管理理论与具体方法;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理论、方法及信息化流程。
采用教材: 李吉梅、李康等.企业供应链高级应用——基于用友ERP产品微课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5
教学参考:1) 赵建新,何晓岗,周宏. 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U8 V10.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
2) [美]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 供应链物流管理(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学时学分: 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企业ERP软件中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以及相关的应付、应收和总账管理。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在ERP软件中的具体操作;通过综合大作业使学生意识到ERP软件对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ERP基本概念,如物料清单、毛需求、净需求、低阶码;基本方法,如主生产规划、物料规划、产能计算;主流技术及其应用,即企业ERP软件中的生产制造管理信息化流程。
采用教材: 李吉梅. 企业生产制造应用——基于用友ERP产品微课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5
教学参考: 1) 周玉清,刘伯莹,周强著. ERP原理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2) 张莉莉,武钢. 用友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教程(U8V10.1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3
3) 刘翔. ERP原理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学时学分: 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企业ERP的基础帐套创建与管理、物料清单管理、主生产规划、物料需求计划、产能管理、委外管理、生产订单管理,以及车间管理。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大作业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
英文名称:Electronic Commerc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主要技术,理解电子商务的主要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能对实例分析解读;理解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新特征新规律,如成本结构特征、网络外部性特征、锁定规律等;熟练操作互联网产品设计工具Axure,能利用此软件对网站或APP进行原型设计,包括页面基础设计及交互设计。
教学内容:1. 技术篇: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如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
2. 商务篇:重点探讨新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的演变发展、网络经济运行的规律及未来趋势;
3. 实践篇:通过实验课对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及互联网产品设计进行实训。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1)(美)劳顿等著;褚晓菲等译.电子商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美)夏皮罗,瓦里安著;张帆译.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小楼一夜听春雨编著.Axure RP8实战手册:网站和APP原型制作案例精粹.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9
学时学分: 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基于Axure RP的网站/APP原型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大作业
课程名称:网络营销
英文名称:Electronic-Market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理解网络消费者基本行为特征; 掌握网络营销/网络精准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渠道与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网络营销常用的关键数据指标,能定量化分析评估营销效果;了解网络营销常用的工具,及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
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实践方法工具模块与研究前沿模块。基础理论模块侧重于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消费者行为模型等方面;实践方法工具模块则从搜索引擎营销、B2C/C2C电商营销、社会化营销、移动商务营销等多个维度详细展开,分别介绍各种营销方法和工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前沿模块与大数据相结合,重点介绍数据驱动的网络精准营销、智能推荐系统等,旨在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营销发展与动态。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 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学时学分: 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大作业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本课程包括项目范围与计划管理、项目执行与监控、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和项目运行与维护等项目的整个过程管理。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 左美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
学时学分: 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项目管理的各阶段,学习使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7工具绘制生命周期图、工作分解结构、甘特图等。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应用
英文名称:Data Min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据挖掘通常又称为数据中的知识发现,是从数据海洋中发现隐藏的知识模式。课程通过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的应用实例来解释它们的原理、概念和技术,使学生明白数据挖掘常用算法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为今后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2. 数据仓库基本概念3. 数据挖掘技术--常用算法4. 数据预处理5. OLAP技术6. 数据挖掘应用
采用教材:[1] 翁敬农等译,《数据挖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 Zhaohui Tang等著,《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陈文伟主编,《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以SQLServerAnalysis Services和IDA为工具:1. 有指导学习模型创建、优化、评价。2. 算法实践:主要包括决策树、聚类、贝叶斯、关联规则、时序、神经网络、时序聚类等算法应用。 3. 多维数据分析 OLAP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数字媒体课程群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系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生成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开发与图形有关的软件设计能力,尤其是为数字媒体的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线段,圆弧,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扫描转换算法以及多边形的扫描转换和区域填充;MVC设计模式的架构和交互式绘图的原理;OpenGL编程基础;二三维图形变换和观察流程;几何建模的原理和图形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图形的真实感绘制算法和自由曲线曲面的绘制算法;图形学热点研究领域前瞻。
采用教材:杨钦等编着,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学参考: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实验1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1.MFC基本绘图技巧2.基本图形扫描转换算法实现3.MVC设计模式的应用4.OpenGL实践 5.图形变换实现6.交互式绘图7.真实感绘制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类别: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
开设年型: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典型算法、程序开发和典型应用等,熟悉相关制作软件操作原理和开发工具使用,开发有代表性演示程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算法等,为学生操作制作软件、使用开发工具、开发演示程序等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包括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 CC软件,使用Math works公司Matlab的Image Toolbox,使用Microsoft公司Visual C++的CImage等。
教学内容:以数字图像为输入,旨在改善质量和提取内容,教学各种方法及其实现算法,包括:数字化、颜色模型、算术和逻辑运算、几何变换、变换运算、增强、退化、复原和分割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相应算法,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Oge Marques, Practic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Wiley-IEEE Press, 2011.
[2] Wilhelm Burger, Mark J. Burge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 Algorithmic Introduction Using Java, Springer-Verlag Press, 2008.
教学参考:[1] Oge Marques著,章毓晋译,实用MATLAB图像和视频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Wilhelm Burger, Mark J.Burger著, 黄华等译,数字图像处理Java语言算法描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Adobe Creative Team, Adobe Photoshop CC Classroom in a Book, Adobe Press, 2013.
[4]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http://mooc.guokr.com/course/392/
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 2014.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三个层次上处理数字图像,包括:制作软件操作、开发工具使用和演示程序开发。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 CC了解应用实例。使用Matlab的Image Toolbox体验主要算法。基于Microsoft公司Visual C++开发有代表性的演示程序,从而掌握典型算法及其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er Anim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史、动画软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同时能够对计算机动画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各种动画技术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动画效果的开发技巧,并认清它们的应用特点。另外,通过上机编程的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能够将计算机动画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计算机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艺术、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生成连续的动态画面。本课程就是介绍与动画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动画的图形基础,三维造型技术,曲线曲面技术,图形渲染技术,以及各种运动效果的实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参数关键帧动画、轨迹驱动动画、变形动画、粒子动画、关节动画与过程动画等。本课程将深入分析各种动画技术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借助相关动画软件的演示,本课程还将介绍各种动画技术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
采用教材:雍俊海,计算机动画算法与编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学参考:[1] Rick Parent著,刘祎译,计算机动画算法与技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Rick Parent等著,王锐、王冠群、冷林霞译,计算机动画设计指南——运动捕捉、角色特征、点图及Maya Winning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JungHyun Han著,刘鹏译,计算机图形学——基于3D图形开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验内容是基于OpenGL绘图语言和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进行的。需要编程实现的技术包括:二维变形动画,关键帧动画,路径动画,粒子系统等效果。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程序开发能力。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二维计算机动画
英文名称:2D Computer Anima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二维动画软件animo和flash为基础,全面介绍与二维动画制作有关的知识,阐明二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动画作品,具备解决制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色彩和平面构成等课程的理解,为将来从事二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为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介绍各种常用动画软件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述如下两个二维动画软件。首先,二维动画软件animo的内容包括:图层的导入,图层的上色,动画的合成等模块。其次,二维动画软件flash的内容包括:创建和编辑组件,添加动画,关节运动和变形,创建交互式导航,使用文本,处理声音与视频,加载和控制Flash内容,发布Flash文档等。
采用教材:[1] Adobe公司,陈宗斌译,Adobe Flash CS5中文版经典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 於水编著,二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技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教学参考:[1] 孔德强、陈巍编著,二维动画合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冯文等,动画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3] 威廉姆斯,邓晓娥译,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10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二维动画作品,要求作品具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镜头语言,恰当的动画效果,适当的配音、音效等。该实践内容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巧,还需要学生联系其他课程的内容,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构思来完成。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三维计算机动画
英文名称:3D Computer Anima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为基础,全面介绍三维动画制作的有关知识,阐明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三维动画作品,具备解决制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将来从事三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为后续理论课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介绍三维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流程和常用的编辑软件,并详细说明3Ds MAX软件的模块划分和结构特点。然后,重点讲解3Ds MAX软件的如下模块:建模模块包括基本体建模、修改器建模、可编辑多边形建模、可编辑养条线建模;材质模块包括材质基本概念、复杂材质设置、贴图基本概念、贴图坐标展开;灯光模块包括标准灯光和光度学灯光、高级照明系统等;摄影机及渲染模块包括:摄影机类型、景深模糊、各种视觉特效等。
采用教材: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基础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教学参考: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动画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10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对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场景进行建模,并设置材质、灯光、特效,最终实现摄影机浏览的关键帧动画效果。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虚拟现实
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限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机械控制等学科基础上的交叉性学科,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本课程的目的包括:使学生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理论与开发技术;掌握虚拟现实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实践方面,学生能够全面掌握Vizard虚拟现实平台的应用方法,并且能够自主设计和实现出相关的应用系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虚拟现实的定义、特性和组成;虚拟场景的创建和管理;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力觉触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声觉计算;增强现实技术;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应用前景;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数字娱乐技术等内容。在实践方面,本课程将详细讲述Vizard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的应用方法,包括场景构造模块,交互控制模块,物理引擎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网络模块等内容。学生需要在此平台上综合运用各种虚拟现实设备(立体投影系统,六自由度跟踪设备,头盔显示器,立体声环绕音箱,方向盘),开发虚拟现实应用作品。
采用教材:安维华编著,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参考:[1] 美国WorldViz公司,Vizard 4.0 帮助文档,电子资料。
[2] 美国WorldViz公司的Cade McCall编写,Vizard Teacher in a Book,电子资料,2008年。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将在Vizard平台上进行,涉及到的硬件环境包括:个人计算机,立体投影系统,跟踪设备,头盔显示器,立体声环绕音箱,方向盘等设备。学生的实验内容包括:设计并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接口;实现触觉模拟,声音模拟,自然交互,碰撞检测等方面的功能演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作品,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游戏场景制作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Game Scenes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场景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场景制作的流程及特点。
掌握Unity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作静态游戏场景。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优美缔软件(上海)有限公司,Unity4.x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英文名称:Game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游戏软件的基础知识,了解和运用核心技术,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Unity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脚本编程技术,能够实现基本游戏逻辑。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Unity官方文档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教学46学时,实验22学时),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实践教学学时:2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游戏开发高级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Game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限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场景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场景制作的流程及特点。
掌握Unity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作静态游戏场景。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具体内容包括光照,贴图等方面。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Kenny Lammers, Unity Shaders and Effects Cookbook, Packt Publishing Limited, 2013.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合成
英文名称:Digital Media Composit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数字媒体合成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工作流程、制作工具和应用实践等,熟练相关制作软件的操作和开发,制作有代表性演示作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学习数字媒体合成的原理、方法和工具等,为学生操作和开发制作软件等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包括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 CC、After Effects CC、The Foundry公司Nuke等软件,运用表达式和应用程序接口等进行二次开发,制作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数字媒体合成作品。
教学内容:以各种数字媒体为输入,教学合成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实践,主要包括:制作流程,图像、文字、图形及其综合的动态化,基于木偶的动态化,基于图层、蒙版、键控、转描的合成,三维静态和动态合成,基于运动跟踪的合成,基于粒子系统的自然现象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动态化、合成和视觉效果等方法和相应制作实践,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Lee Lanier, Professional Digital Compositing: Essential Tools and Techniques, SYBEX INC Press, 2009
[2] Brie Gyncild, Lisa Fridsma, Adobe After Effects CC Classroom in a Book (2017 Release), Adobe Press, 2017
[3]Ron Ganbar, Nuke 101: Professional Compositing and Visual Effects (2nd Edition), Peachpit Press, 2014
教学参考:[1] 布里·根希尔德(Brie Gyncild),丽莎·弗里斯玛(Lisa Fridsma),郝记生译,Adobe After Effects CC 2017经典教程(彩色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李拉尼(Lee Lanier),姚德义、彭晨曦、沈忱译,专业数字合成:必备的工具和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 Richard J. Radke, Computer Vision for Visual Effe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两个层次上教学,制作软件的操作和开发。掌握数字媒体编辑、动态化、合成和视觉效果等制作方法和应用实践,操作Adobe公司After Effects CC、The Foundry公司Nuke,并进行二次开发,制作有代表性作品。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视频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熟悉数字视频处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典型算法、程序开发和典型应用等,熟练相关制作软件操作原理和开发工具使用,开发有代表性演示程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学习数字视频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算法等,为学生操作制作软件、使用开发工具、开发演示程序等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包括操作Adobe公司Premiere Pro CC软件,使用Math works公司Matlab、OpenCV、Kinect for Windows SDK和Microsoft公司Visual C++等。
教学内容:以数字视频为输入,旨在改善质量和提取信息,教学各种方法及其实现算法,包括:数字化、颜色模型、运动建模、运动估计、对象分割、目标检测、目标跟踪、时空滤波和复原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相应算法,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A. Murat Tekalp, 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Press, 2015
[2] Alan C. Bovik, The Essential Guide to Video Processing, Academic Press, 2009
[3] Oge Marques, Practic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Wiley-IEEE Press, 2011
[4] Thomas B Moeslund, Introduction to Video and Image Processing, Springer Press,2012
[5] 张晓燕、单勇、符艳军,数字视频处理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参考:[1] 谢剑斌、徐晖,数字视频处理与显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Oge Marques著,章毓晋译,实用MATLAB图像和视频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宋坤,Visual C++视频技术方案宝典,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J. Caro, J. Horton, Robert Langaniere,OpenCV Computer Visio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Cookbook, Packt Publishing Limited, 2014
[5] Oge Marques, BorkoFurht, Content-Based Image and Video Retrieval, Springer Press, 2012
[6] Maxim Jago,Adobe Premiere Pro CC Classroom in a Book (2014 release), Adobe Press, 2014
[7]Fundamentals of Digit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http://mooc.guokr.com/course/392/
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 2014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2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三个层次上处理数字视频,包括:制作软件操作、开发工具使用和演示程序开发。操作Adobe公司Premiere Pro CC了解应用实例。使用Matlab体验主要算法。基于Microsoft公司Visual C++和OpenCV开发有代表性的演示程序,从而掌握典型算法及其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
英文名称: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介绍人机交互理论和应用的实用性课程,旨在介绍人机交互领域中设计、原型和评估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启发创造性思维。课程将以项目为基础,通过分组团队合作,促使学生运用创意表达、媒体创作、程序开发等知识,锻炼其发现和陈述问题的能力,用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创意的能力以及规范的表达工作成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人机交互的学科发展轨迹和趋势;从现实中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观察,小组讨论等;如何进行交互任务分析,如何描述交互任务;用草图勾画设计表达初步的用户界面;用视频来开发原型系统,表达设计创意;启发式的评估方法介绍;可用性评估方法;人的认知特点对用户界面的影响。项目展示。
采用教材:Shneiderman&Plaisant,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5th edition, Addison Wesley, 2009.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分组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美术构成
英文名称:Computer Fine Art Construc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面向影视、动画和游戏等,使学生熟悉色彩、平面和立体三大构成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计算机美术应用等,掌握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工作流程、制作工具和应用实践等。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机美术构成的原理、方法和工具等,为学生运用软件等打下艺术设计基础。实践教学运用相关软件提高学生对三大构成主要方法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制作相关作品,包括Adobe公司Photoshop和Illustrator、Autodesk公司3ds Max等软件。
教学内容:以各种美术元素为输入,教学色彩、平面和立体三大构成的主要方法及其计算机应用实践,主要包括:有关色彩构成的特性、对比、调和与心理等,平面构成的要素、形式和美学法则等,立体构成的审美特征、形态要素、表达形式、构造方法,三大构成在影视、动画和游戏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元素及其构成方法和相应制作实践,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邓国萍,计算机美术构成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 房晓溪,动漫游戏美术基础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 吴筱荣,构成艺术(平面•色彩•立体•光)(第2版),海洋出版社,2014
[4] 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著、王冬玲等译,美国设计专业基础课目完全教程(第2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教学参考:[1] 田少煦,数字色彩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郝雅莉、余晓宝、田少煦,数字图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诺,电脑色彩构成设计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杨诺、刘斌,电脑平面构成设计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5] 杨俊申、顾杰、侯双双,电脑立体构成设计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6] Mary Stewart, Launching the imagin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basic design 4th Editi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1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两个层次上教学,三大构成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应用实践。掌握色彩、平面和立体三大构成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实践,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和3ds Max等软件,实践三大构成主要方法,制作有代表性作品。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英文名称:Filmic Language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动画和影视创作以及数字音频编辑等课程的支撑课程,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拍摄以及后期剪辑、特效处理,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对其它课程,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掌握这门课程,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通过对一系列风格形式各具特色的世界经典影视动画作品进行范例讲解,对其中的有关镜头、景别、光线、构图、角度、运动、色彩以及对白、音乐、音响、蒙太奇、场面调度等视听元素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述视听语言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特点及创作技巧、手段与表现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做出全面的理论论述和系统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规范的视听语言观念,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学习和掌握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以及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运用规律和表现技法,开拓思维,提高自身对影视动画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创作水平。
采用教材:孟军著,动画电影视听语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教学参考:苏牧著,荣誉,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音频编辑
英文名称:Digital Audio Edit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作为该专业动画及影视、游戏创作的支撑课程,该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音频的认识以及编辑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对影视及游戏作品声音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掌握这门课程,能提高学生数字媒体作品创作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音频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音频的物理特性、音频技术理论,结合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介绍录音技术、音频降噪、剪辑以及音频后期处理所涉及到的各类效果器的运用,对一些影视作品案例进行声音方面的分析以及制作解析,指导学生对动画、影视短片和游戏作品的声音进行设计,制作音乐、音效和台词。此外还教授简单的智能作曲技能以及广播剧的制作技巧。
采用教材:王定朱著,数字音频编辑Adobe Audition CS5.5,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教学参考:David Sonnenshein著,声音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8学时,实验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软件环节的上机练习,包括使用Adobe Audition进行音频的录音、剪辑、降噪、特殊0效果处理以及后期缩混等,使用Cinescore进行智能作曲。综合实践方面包括短片的后期音频制作、广播剧制作、游戏声音设计实践。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电脑文秘应用
英文名称:Computer application for secretary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电脑文秘应用》是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教学内容:《电脑文秘应用》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微机用户界面及其使用、中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中文演示软件等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防治等内容。
采用教材:《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
教学参考:《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以Access为数据库的操作平台,向学生讲解一个面向对象的、采用事件驱动机制的新型关系数据库。并依此全面介绍关系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Access数据库进行小型网络数据库设计和管理,以及在Internet上开发、管理和发布数据库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主要讲解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其中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的创建、查询的使用、用户窗体的使用、报表的使用、宏的使用以及数据管理、数据维护等。能够运用Access综合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采用教材:《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
教学参考:《数据库Access 2003应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