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080901)
二、所属单位: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系
三、学制:四年
四、教学对象:
(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
(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外语能力强,具有语言信息处理专长、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专业上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特点: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外,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设计,强化外语和语言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外语能力强,就有语言信息处理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信息社会不断增长的语言智能研究和开发需求。
(二) 培养规格
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强化外语和语言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具有语言信息处理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4.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5. 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6. 掌握语言信息处理原理和基本方法;
7. 熟练地使用英语来从事本专业工作(英语达到专业四级,或公共英语六级水平)。
特色:掌握语言信息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文本处理和分析基本技能,可以在教学、研究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智能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攻读相关方向的硕士学位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5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8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外语必修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62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其中语言信息处理课程群15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536学时;
(三)教学总周数:127周;
(四)毕业论文(设计)14周,4学分;
(五)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七、专业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语言信息处理课程群。
八、主要实践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军事训练,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社会实践,2学分,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大一、大二暑假期间;
(三)专业实习,2学分,安排在第7、8学期;
(四)毕业设计(论文),4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
(五)实验课程,安排在各个课程中,分布在第1至第7学期。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
(一)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
(二)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总学分;(三)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各类课程修满158学分,并参加学校规定的实习,劳动,军训,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二)必修课采取考试形式,一般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选修课一般采取考查形式,每学期一次(期末),学期总成绩参考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
(三)含有实践课时的课程,其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闭卷,开卷)上机的方式,闭卷考试至少有A,B两套试题,逐步过渡到以上机,实验为主的无纸化考试;
(四)实训类项目,参加各类创新项目、老师课题项目,重点安排与语言信息处理为内容的实训内容。
十、授予证书及学位:
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表一:教学时间总表
学期 项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合计 (周数) |
入学教育 | 1 |
|
|
|
|
|
|
| 1 |
军事理论及训练 | 2 |
|
|
|
|
|
|
| 2 |
课堂教学 | 16 | 17 | 17 | 17 | 17 | 17 | 17 | 9 | 127 |
考试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5 |
毕业实习 |
|
|
|
|
|
|
| 7 | 7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7 | 7 |
表二:课程比例结构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学分数 | 百分比(%) |
公共必修课 | 499 | 17.39 | 28 | 16.46 |
公共选修课 | 180 | 7.19 | 12 | 7.59 |
外语必修课 | 334 | 13.35 | 20 | 12.66 |
专业必修课 | 1043 | 41.69 | 62 | 39.24 |
专业选修课 | 510 | 20.38 | 30 | 18.99 |
社会实践、实习 | 不填 | 4 | 2.53 |
毕业论文(设计) | 不填 | 4 | 2.53 |
合计 | 2536 | 100 | 160 | 100 |
表三:各专业实践学时与学分
总实践学时数 | 百分比(%) | 总实践学分数 | 百分比(%) |
586 | 23.42 | 42.5 | 26.9 |
表四:公共课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 学时 | 实践 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公 共 课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
|
|
|
|
|
| 32 | 16 | 48 | 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3 |
|
|
|
|
|
| 34 | 17 | 51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3 |
|
|
|
|
| 34 | 17 | 51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5 |
|
|
|
| 51 | 34 | 85 | 5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32 | 32 | 64 | 2 |
心理健康教育 | 1 |
|
|
|
|
|
|
| 16 |
| 16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1 |
|
|
|
|
|
|
| 16 |
| 16 | 1 |
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 2 |
|
|
|
|
|
|
| 17 | 17 | 34 | 2 |
体育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公共必修课总计 |
|
|
|
|
|
|
|
| 366 | 133 | 499 | 34 |
公 共 选 修 课 | 六 大 类别 | 语言与文学 | 选修原则: 1,公共选修课包括校内公共选修课和校际公共选修课; 2,不可选择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同类或相近课程; 3,在每一类别中选修的课程不超过3门; 4,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第七学期结束前须取得12学分。 |
自然科学 |
法律与外交 |
经济与管理 |
中外文化 |
艺术与体育 |
公共选修课应修满学分 | 12 |
注:“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8学时,共计64学时,计2学分。
表五:外语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外 语 必 修 课 | 综合英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英语口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英语写作(一、二) | 2 | 2 |
|
|
|
|
|
| 66 |
| 66 | 4 |
外语必修课 总计 | 6 | 6 | 4 | 4 |
|
|
|
| 334 |
| 334 | 20 |
表六:计算机类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计 算 机 类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
|
|
|
|
|
| 48 |
| 48 | 3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
| 4 |
|
|
|
|
|
| 68 |
| 68 | 4 |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C语言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in C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s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
|
| 4 |
|
|
|
| 48 | 20 | 68 | 4 |
计算机类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8 | 4 | 0 | 0 | 0 | 0 | 509 | 92 | 601 | 36 |
表七:专业课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电路分析基础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Java)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C++/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计算机组成原理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Systems |
|
|
|
| 5 |
|
|
| 68 | 17 | 85 | 5 |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and Design |
|
|
|
| 3 |
|
|
| 40 | 11 | 51 | 3 |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s |
|
|
|
|
| 4 |
|
| 50 | 18 | 68 | 4 |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
|
|
|
|
| 4 |
|
| 34 | 34 | 68 | 4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0 | 0 | 3 | 3 | 12 | 8 |
|
| 333 | 109 | 442 | 26 |
专 业 选 修 课 | 专 业 限 选 课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
|
| 3 |
|
|
|
|
| 34 | 17 | 51 | 3 |
数字逻辑 Digital Logic |
|
|
| 3 |
|
|
|
| 39 | 12 | 51 | 3 |
专业限选课应修满学分 | 6 |
专 业 任 选 课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Perl) Programming in Python/Perl | 3 |
|
|
|
|
|
|
| 16 | 32 | 48 | 3 |
网页设计基础 Fundamental of Web Design |
|
| 3 |
|
|
|
|
| 17 | 34 | 51 | 3 |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
|
| 3 |
|
|
|
| 17 | 34 | 51 | 3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
|
|
|
| 3 |
|
| 51 | 0 | 51 | 3 |
文本内容计算 Text Computing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语言教育技术 Language Education Technology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人工智能概论 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
|
|
|
| 3 |
| 51 |
| 51 | 3 |
计算机网络工程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
|
|
|
|
| 3 |
|
| 26 | 25 | 51 | 3 |
计算机安全 Computer Security |
|
|
|
|
|
| 3 |
| 20 | 31 | 51 | 3 |
Web应用开发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Web |
|
|
|
|
| 3 |
|
| 17 | 34 | 51 | 3 |
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
|
|
|
| 3 |
|
|
| 34 | 17 | 51 | 3 |
人机交互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
|
|
|
| 2 |
|
| 18 | 16 | 34 | 2 |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
|
|
|
|
| 3 |
| 17 | 34 | 51 | 3 |
专业任选课应修满学分 | 24 |
注:专业选修课选课规则:
1.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限选80人/课。
2. 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至少选修4学分/学期,限选80人/课。
3. 第一学期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与Python,同为选修课,只能2选1。
4. 第四学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与Java,同为必修课,只能2选1。
5. 双语课程:
离散数学、软件工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
表八: “中外连通生”专业必修课模版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
|
|
|
|
|
| 48 |
| 48 | 3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
| 4 |
|
|
|
|
|
| 68 |
| 68 | 4 |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电路分析基础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C语言程序设计 C Programming Language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Java)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s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
|
| 4 |
|
|
|
| 34 | 34 | 68 | 4 |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计算机组成原理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Systems |
|
|
|
| 5 |
|
|
| 68 | 17 | 85 | 5 |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and Design |
|
|
|
| 3 |
|
|
| 40 | 11 | 51 | 3 |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s |
|
|
|
|
| 4 |
|
| 50 | 18 | 68 | 4 |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
|
|
|
|
| 4 |
|
| 34 | 34 | 68 | 4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11 | 7 | 12 | 8 |
|
| 842 | 201 | 1043 | 6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一览
表九:专业必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赵晓霞 | 副教授 | 高等数学 |
2 | 冯艳宾 | 副教授 | 线性代数 |
3 | 刘贵龙 | 教授 | 离散数学、概率统计 |
4 | 张劲松 | 教授 | 电路分析基础 |
5 | 邵艳秋 徐娟 陈鹏 | 教授 教授 讲师 | C语言程序设计 |
6 | 罗智勇 于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
7 | 杨吉涛 韩越 | 讲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 |
8 | 罗智勇 刘鹏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数据结构 |
9 | 石嘉明 | 副教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10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 |
11 | 陈琳 | 副教授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12 | 杨萍 | 副教授 | 编译原理 |
13 | 陈鹏 | 副教授 | 操作系统 |
14 | 于东 | 副教授 | 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技术实践 |
表十:专业选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刘鹏远 | 副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
2 | 荀恩东 | 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自然语言处理 |
3 | 赵慧周 | 副教授 | 网页设计基础、Web应用开发 |
4 | 杨尔弘 | 教授 | 文本内容计算 |
5 | 徐娟 | 教授 | 语言教育技术 |
6 | 樊太志 | 讲师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7 | 陈琳 | 讲师 | 数字逻辑 |
8 | 于东 | 副教授 | 人工智能概论 |
9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安全 |
10 | 罗智勇 | 副教授 | 机器学习 |
11 | 韩越 | 讲师 | 网页设计基础 |
12 | 付永刚 | 副教授 | 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 |
13 | 安维华 | 副教授 | 虚拟现实 |
14 | 刘颖滨 | 讲师 | 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
|
|
|
|
|
|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语言智能与技术实验班)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智能与技术实验班)--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Language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class)(080901)
二、所属单位: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系
三、学制:四年
四、教学对象:
(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学校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
(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外语能力强、计算机理论基础扎实、熟悉人工智能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语言智能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实验班致力于培养科研实践能力突出、在语言智能技术领域具有与国内一流高校本科生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高级创新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本科生应培养的专业素质包括:
培养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学习语言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应用训练;具有解决各类语言智能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
本专业的本科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包括:
8.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9. 掌握语言智能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0. 掌握语言信息处理、语音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11. 熟悉语言智能技术的基本问题,能够解决该领域的典型应用问题;
12. 了解人工智能、语言智能技术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本专业实验班的本科生在达到以上专业素质、知识能力要求的同时,还要具备以下能力:
13.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科学调研;
14. 参与科研课题,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创新想法,并完成科研实验,得到正确结论。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5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8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外语必修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63学分,专业选修课31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570学时;
(三)教学总周数:127周;
(四)毕业论文(设计)14周,4学分;
(五)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七、专业主要课程:
(一)数学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
(二)计算机科学专业课:Python/perl 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导论、算法导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三)语言智能技术专业课:语言学基础、大数据计算方法、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信号处理、语言智能技术科研实践课。
八、实验、实践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军事训练,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社会实践,2学分,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大一、大二暑假期间;
(三)语言智能技术科研实践课,4学分,安排在第5、6学期;
(四)专业实习,2学分,安排在第7、8学期;
(五)毕业设计(论文),4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
(六)实验课程,安排在各个课程中,分布在第1至第7学期。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
(一)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
(二)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总学分;(三)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各类课程修满160学分,并参加学校规定的实习,劳动,军训,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二)必修课采取考试形式,一般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选修课一般采取考查形式,每学期一次(期末),学期总成绩参考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
(三)含有实践课时的课程,其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闭卷,开卷)上机的方式,闭卷考试至少有A,B两套试题,逐步过渡到以上机,实验为主的无纸化考试;
(四)实训类项目,参加各类创新项目、老师课题项目,重点安排与语言信息处理为内容的实训内容。
十、授予证书及学位:
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表一:教学时间总表
学期 项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合计 (周数) |
入学教育 | 1 |
|
|
|
|
|
|
| 1 |
军事理论及训练 | 2 |
|
|
|
|
|
|
| 2 |
课堂教学 | 16 | 17 | 17 | 17 | 17 | 17 | 17 | 9 | 127 |
考试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5 |
毕业实习 |
|
|
|
|
|
|
| 7 | 7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7 | 7 |
表二:课程比例结构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学分数 | 百分比(%) |
公共必修课 | 499 | 17.15 | 28 | 16.25 |
公共选修课 | 180 | 7.10 | 12 | 7.5 |
外语必修课 | 334 | 13.17 | 20 | 12.5 |
专业必修课 | 1060 | 41.80 | 63 | 39.375 |
专业选修课 | 527 | 20.78 | 31 | 19.375 |
社会实践、实习 | 不填 | 4 | 2.5 |
毕业论文(设计) | 不填 | 4 | 2.5 |
合计 | 2570 | 100 | 162 | 100 |
表三:各专业实践学时与学分
总实践学时数 | 百分比(%) | 总实践学分数 | 百分比(%) |
561 | 22.27 | 41 | 25.95 |
表四:公共课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 学时 | 实践 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公 共 课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
|
|
|
|
|
| 32 | 16 | 48 | 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3 |
|
|
|
|
|
| 34 | 17 | 51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3 |
|
|
|
|
| 34 | 17 | 51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5 |
|
|
|
| 51 | 34 | 85 | 5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32 | 32 | 64 | 2 |
心理健康教育 | 1 |
|
|
|
|
|
|
| 16 |
| 16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1 |
|
|
|
|
|
|
| 16 |
| 16 | 1 |
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 2 |
|
|
|
|
|
|
| 17 | 17 | 34 | 2 |
体育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公共必修课总计 |
|
|
|
|
|
|
|
| 366 | 133 | 499 | 34 |
公 共 选 修 课 | 六 大 类别 | 语言与文学 | 选修原则: 1,公共选修课包括校内公共选修课和校际公共选修课; 2,不可选择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同类或相近课程; 3,在每一类别中选修的课程不超过3门; 4,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第七学期结束前须取得12学分。 |
自然科学 |
法律与外交 |
经济与管理 |
中外文化 |
艺术与体育 |
公共选修课应修满学分 | 12 |
注:“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8学时,共计64学时,计2学分。
表五:外语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外 语 必 修 课 | 综合英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英语口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英语写作(一、二) | 2 | 2 |
|
|
|
|
|
| 66 |
| 66 | 4 |
外语必修课总计 | 8 | 8 | 6 | 6 |
|
|
|
| 334 |
| 334 | 20 |
表六:计算机类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计 算 机 类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
|
|
|
|
|
| 48 |
| 48 | 3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
| 4 |
|
|
|
|
|
| 68 |
| 68 | 4 |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C语言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in C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s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
|
| 4 |
|
|
|
| 48 | 20 | 68 | 4 |
计算机类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8 | 4 | 0 | 0 | 0 | 0 | 509 | 92 | 601 | 36 |
表七:专业课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动态脚本语言程序设计(Python/Perl) Programming in Python/Perl | 3 |
|
|
|
|
|
|
| 51 |
| 51 | 3 |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
|
|
|
| 3 |
|
|
| 40 | 11 | 51 | 3 |
计算机体系结构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Architecture |
|
|
|
| 3 |
|
|
| 51 |
| 51 | 3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
|
|
|
| 3 |
|
| 51 |
| 51 | 3 |
大数据计算方法 Calculation Method for Big Data |
|
| 2 |
|
|
|
|
| 34 |
| 34 | 2 |
语言学基础 Foundations of Linguistics |
|
| 2 |
|
|
|
|
| 34 |
| 34 | 2 |
算法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algorithm |
|
|
| 3 |
|
|
|
| 51 |
| 51 | 3 |
自然语言处理(上)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1) |
|
|
| 2 |
|
|
|
| 34 |
| 34 | 2 |
自然语言处理(下)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2) |
|
|
|
| 2 |
|
|
| 34 |
| 34 | 2 |
语音信号处理(上)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1) |
|
|
| 2 |
|
|
|
| 34 |
| 34 | 2 |
语音信号处理(下)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2) |
|
|
|
| 2 |
|
|
| 34 |
| 34 | 2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3 | 0 | 4 | 7 | 10 | 3 | 0 | 0 | 448 | 11 | 459 | 27 |
专业选修课 | 专 业 限 选 课 | 语言智能技术 科研实践课(上) Langua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1) |
|
|
|
| 2 |
|
|
|
| 34 | 34 | 2 |
语言智能技术 科研实践课(下) Langua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2) |
|
|
|
|
| 2 |
|
|
| 34 | 34 | 2 |
人工智能概论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
|
|
|
| 3 |
| 51 |
| 51 | 3 |
专业限选课应修满学分 | 7 |
专 业 任 选 课 | 电路分析基础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
|
| 3 |
|
|
|
|
| 34 | 17 | 51 | 3 |
网页设计基础 Fundamental of Web Design |
|
| 3 |
|
|
|
|
| 17 | 34 | 51 | 3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C++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数字逻辑 Digital Logic |
|
|
| 3 |
|
|
|
| 39 | 12 | 51 | 3 |
计量语言学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
|
|
| 2 |
|
|
|
| 34 |
| 34 | 2 |
语料库语言学 Corpus Linguistics |
|
|
| 2 |
|
|
|
| 34 |
| 34 | 2 |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计算机组成原理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Systems |
|
|
|
| 5 |
|
|
| 68 | 17 | 85 | 5 |
文本内容计算 Text Computing |
|
|
|
| 2 |
|
|
| 34 |
| 34 | 2 |
信息组织与检索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etrieval |
|
|
|
| 2 |
|
|
| 34 |
| 34 | 2 |
语音学与音系学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
|
|
|
| 2 |
|
|
|
|
|
| 2 |
语音听觉科学 Speech Hearing Science |
|
|
|
| 2 |
|
|
|
|
|
| 2 |
司法语音 Phonetics for Judicial |
|
|
|
| 2 |
|
|
|
|
|
| 2 |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s |
|
|
|
|
| 4 |
|
| 50 | 18 | 68 | 4 |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
|
|
|
|
| 4 |
|
| 34 | 34 | 68 | 4 |
计算机网络工程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
|
|
|
|
| 3 |
|
| 26 | 25 | 51 | 3 |
Web应用开发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Web |
|
|
|
|
| 3 |
|
| 17 | 34 | 51 | 3 |
语言教育技术 Language Education Technology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peech Synthesis |
|
|
|
|
| 3 |
|
|
|
|
| 3 |
深度学习应用与实践 Deep Learning |
|
|
|
|
|
| 2 |
|
| 34 | 34 | 2 |
专业任选课应修满学分 | 24 |
注:专业选修课选课规则:
1.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限选80人/课。
2. 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至少选修4学分/学期,限选80人/课。
3. 第一学期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与Python,同为必修课,2选1。
4. 第四学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与Java,同为选修课,2选1。
5. 双语课程:
离散数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软件工程。
表八: “中外连通生”专业必修课模版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
|
|
|
|
|
| 48 |
| 48 | 3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
| 4 |
|
|
|
|
|
| 68 |
| 68 | 4 |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动态脚本语言程序设计(Python/Perl) Programming in Python/Perl | 3 |
|
|
|
|
|
|
| 51 |
| 51 | 3 |
C语言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in C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s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数据库原理 principles of Database |
|
|
| 4 |
|
|
|
| 34 | 34 | 68 | 4 |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
|
|
|
| 3 |
|
|
| 40 | 11 | 51 | 3 |
计算机体系结构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Architecture |
|
|
|
| 3 |
|
|
| 51 |
| 51 | 3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
|
|
|
| 3 |
|
| 51 |
| 51 | 3 |
大数据计算方法 Calculation Method for Big Data |
|
| 2 |
|
|
|
|
| 34 |
| 34 | 2 |
语言学基础 Foundations of Linguistics |
|
| 2 |
|
|
|
|
| 34 |
| 34 | 2 |
算法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algorithm |
|
|
| 3 |
|
|
|
| 51 |
| 51 | 3 |
自然语言处理(上)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1) |
|
|
| 2 |
|
|
|
| 34 |
| 34 | 2 |
自然语言处理(下)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2) |
|
|
|
| 2 |
|
|
| 34 |
| 34 | 2 |
语音信号处理(上)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1) |
|
|
| 2 |
|
|
|
| 34 |
| 34 | 2 |
语音信号处理(下)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2) |
|
|
|
| 2 |
|
|
| 34 |
| 34 | 2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14 | 13 | 12 | 11 | 10 | 3 | 0 | 0 | 957 | 103 | 1060 | 6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智能与技术实验班)专业教师一览
表九:专业必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赵晓霞 | 副教授 | 高等数学 |
2 | 冯艳宾 | 副教授 | 线性代数 |
3 | 刘贵龙 | 教授 | 离散数学 |
4 | 霍琳 | 讲师 | 概率统计 |
5 | 于东 | 副教授 | 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技术实践 |
6 | 刘鹏远 | 副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
7 | 荀恩东 | 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自然语言处理 |
8 | 邵艳秋 徐娟 陈鹏 | 教授 教授 讲师 | C语言程序设计 |
9 | 罗智勇 刘鹏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数据结构 |
10 | 石嘉明 | 副教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11 | 杨萍 | 副教授 | 编译原理 |
12 | 陈琳 | 副教授 | 计算机体系结构导论 |
13 | 罗智勇 | 副教授 | 机器学习 |
14 | 刘鹏远 | 副教授 | 大数据计算方法 |
15 | 杨尔弘 荀恩东 张劲松 邵艳秋 |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 语言学基础 |
16 | 项若曦 杨天麟 | 讲师 讲师 | 算法导论 |
17 | 邵艳秋 | 教授 | 自然语言处理(上) |
18 | 荀恩东 | 教授 | 自然语言处理(下) |
19 | 解焱陆 | 副教授 | 语音信号处理(上) |
20 | 张劲松 | 教授 | 语音信号处理(下) |
表十:专业选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张劲松 | 教授 | 电路分析基础 |
2 | 樊太志 | 讲师 | 汇编语言基础 |
3 | 赵慧周 韩越 | 副教授 讲师 | 网页设计基础 |
4 | 于东 项若曦 | 副教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
5 | 杨吉涛 韩越 | 讲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 |
6 | 陈琳 | 副教授 | 数字逻辑 |
7 | 饶高琦 | 讲师 | 计量语言学 |
8 | 杨尔弘 | 教授 | 语料库语言学 |
9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 |
10 | 陈琳 | 副教授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11 | 邵艳秋 | 教授 | 文本挖掘 |
12 | 杨尔弘 | 教授 | 文本内容计算 |
13 | 徐娟 | 教授 | 语言教育技术 |
14 | 张劲松 | 教授 | 语音学与音系学 |
15 | 张劲松 | 教授 | 语音听觉科学 |
16 | 解焱陆 | 副教授 | 司法语音 |
17 | 陈鹏 | 副教授 | 操作系统 |
18 | 刘颖滨 | 讲师 | 软件工程 |
19 | 杨吉涛 | 讲师 | 信息检索 |
20 | 解焱陆 | 副教授 | 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 |
21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工程 |
22 | 于东 | 副教授 | 深度学习应用与实践 |
|
23 | 于东 | 副教授 | 人工智能概论 |
|
24 | 荀恩东 张劲松 | 教授 教授 | 语言智能技术科研实践 |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数字媒体技术--Digital Media Technology(080906)
二、所属单位:信息科学学院数字媒体系
三、学制:四年
四、教学对象:
(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
(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面向文化、教育、娱乐等产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多层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具备多层面专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在视频、虚拟现实、游戏和动画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和制作等中后期工作。在语言和文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具有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视频、动画和游戏等方面能够进行前期制作。专业英语水平良好,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具有扎实的数理和软件基础。
熟悉图像、图形、动画等基本算法,掌握基本原理、主要算法、程序实现和实际应用。具有开发游戏、虚拟现实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主要工具,能够开发有技术难度的应用。具有制作动画、视频等实践能力,熟悉流程、方法和主流软件,能够制作有文化和语言特点的作品。
(二)培养规格
了解各种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熟悉处理、开发和制作数字媒体的主要技术,掌握基础理论、方法原理、典型算法、程序实现和应用实践。
1. 在知识结构方面,了解艺术设计基本常识,熟悉数理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和实践,具有高水平英语;系统掌握和熟练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算法和主流工具,包括算法实现和应用、媒体开发和制作等多个层面。
2. 在能力要求方面,能够完成基本的数字媒体前期交流和设计,在软件基础上有计算思维和程序实现能力;在数字媒体技术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实现和应用图像、图形和动画的主要算法,能够开发游戏和虚拟现实应用,能够实现动画、视频等中后期制作,面向语言和文化行业具有技术应用能力。
3. 在素质要求方面,有数字媒体前期制作的人文和艺术素养,数理和软件基础素质较高,对多种数字媒体的算法、开发和后期制作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从事工作、国际交流和出国深造。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5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8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外语必修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62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536学时;
(三)教学总周数:127周;
(四)毕业论文(设计)14周,4学分;
(五)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七、专业主要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Computer Anim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Game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八、主要实践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军事训练,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社会实践,2学分,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大一、大二暑假期间;
(三)专业实习,2学分,安排在第7、8学期;
(四)毕业设计(论文),4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
(五)实验课程,安排在各个课程中,分布在第1至第7学期。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
(一)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
(二)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总学分;(三)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各类课程修满158学分,并参加学校规定的实习、劳动、军训、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二)必修课采取考试形式,一般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选修课一般采取考查形式,每学期一次(期末),学期总成绩参考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
(三)含有实践课时的课程,其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闭卷,开卷)上机的方式,闭卷考试至少有A,B两套试题,逐步过渡到以上机、实验为主的无纸化考试;
(四)实践内容要与数字媒体技术紧密相关,以语言和文化数字媒体的算法研究、应用开发和媒体制作为主。
十、授予证书及学位:
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表一:教学时间总表
学期 项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合计 (周数) |
入学教育 | 1 |
|
|
|
|
|
|
| 1 |
军事理论及训练 | 2 |
|
|
|
|
|
|
| 2 |
课堂教学 | 16 | 17 | 17 | 17 | 17 | 17 | 17 | 9 | 127 |
考试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5 |
毕业实习 |
|
|
|
|
|
|
| 7 | 7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7 | 7 |
表二:课程比例结构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学分数 | 百分比(%) |
公共必修课 | 499 | 17.39 | 28 | 16.46 |
公共选修课 | 180 | 7.19 | 12 | 7.59 |
外语必修课 | 334 | 13.35 | 20 | 12.66 |
专业必修课 | 1043 | 41.69 | 62 | 39.24 |
专业选修课 | 510 | 20.38 | 30 | 18.99 |
社会实践、实习 | 不填 | 4 | 2.53 |
毕业论文(设计) | 不填 | 4 | 2.53 |
合计 | 2536 | 100 | 156 | 100 |
表三:各专业实践学时与学分
总实践学时数 | 百分比(%) | 总实践学分数 | 百分比(%) |
584 | 23.34 | 42 | 26.84 |
表四:公共课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 学时 | 实践 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公 共 课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
|
|
|
|
|
| 32 | 16 | 48 | 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3 |
|
|
|
|
|
| 34 | 17 | 51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3 |
|
|
|
|
| 34 | 17 | 51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5 |
|
|
|
| 51 | 34 | 85 | 5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32 | 32 | 64 | 2 |
心理健康教育 | 1 |
|
|
|
|
|
|
| 16 |
| 16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1 |
|
|
|
|
|
|
| 16 |
| 16 | 1 |
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 2 |
|
|
|
|
|
|
| 17 | 17 | 34 | 2 |
体育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公共必修课总计 |
|
|
|
|
|
|
|
| 366 | 133 | 499 | 34 |
公 共 选 修 课 | 六 大 类别 | 语言与文学 | 选修原则: 1,公共选修课包括校内公共选修课和校际公共选修课; 2,不可选择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同类或相近课程; 3,在每一类别中选修的课程不超过3门; 4,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第七学期结束前须取得12学分。 |
自然科学 |
法律与外交 |
经济与管理 |
中外文化 |
艺术与体育 |
公共选修课应修满学分 | 12 |
注:“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8学时,共计64学时,计2学分。
表五:外语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外 语 必 修 课 | 综合英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
|
|
|
|
|
|
|
|
|
|
|
|
英语口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英语写作(一、二) | 2 | 2 |
|
|
|
|
|
| 66 |
| 66 | 4 |
外语必修课总计 | 6 | 6 | 4 | 4 |
|
|
|
| 334 |
| 334 | 20 |
表六:计算机类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计 算 机 类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
|
|
|
|
|
| 48 |
| 48 | 3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
| 4 |
|
|
|
|
|
| 68 |
| 68 | 4 |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C语言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in C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s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
|
| 4 |
|
|
|
| 48 | 20 | 68 | 4 |
计算机类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8 | 4 | 0 | 0 | 0 | 0 | 509 | 92 | 601 | 36 |
表七:专业课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 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电路分析基础 |
|
| 3 |
|
|
|
|
| 51 |
| 51 | 3 |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Java |
计算机网络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Computer Network |
数字信号处理 |
|
| 3 |
|
|
|
|
| 51 |
| 51 | 3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数字图像处理 |
|
|
|
| 3 |
|
|
| 34 | 17 | 51 | 3 |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计算机图形学 |
|
|
|
| 3 |
|
|
| 34 | 17 | 51 | 3 |
Computer Graphics |
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 |
|
|
|
|
| 3 |
|
| 34 | 17 | 51 | 3 |
Computer Anim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
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
|
|
|
|
| 4 |
|
| 46 | 22 | 68 | 4 |
Game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0 | 0 | 6 | 3 | 10 | 7 | 0 | 0 | 340 | 102 | 442 | 26 |
专 业 选 修 课 | 专业限选 课 | 虚拟现实 |
|
|
|
|
|
| 3 |
| 34 | 17 | 51 | 3 |
Virtual Reality |
游戏开发高级技术 |
|
|
|
|
|
| 3 |
| 34 | 17 | 51 | 3 |
Advanced Game Programming |
专业限选课应修满学分 | 6 |
专 业 任 选 课 | 计算机美术构成 |
|
| 2 |
|
|
|
|
| 18 | 16 | 34 | 2 |
Computer Fine Art Construction |
视听语言 |
|
| 2 |
|
|
|
|
| 34 |
| 34 | 2 |
Filmic Language |
数字音频编辑 |
|
| 2 |
|
|
|
|
| 28 | 6 | 34 | 2 |
Digital Audio Editing |
数字音频处理 |
|
|
| 2 |
|
|
|
| 20 | 14 | 34 | 2 |
Digital Audio Processing |
语音信号处理 |
|
|
|
|
| 2 |
|
| 20 | 14 | 34 | 2 |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
数字视频处理 |
|
|
|
|
| 2 |
|
| 22 | 12 | 34 | 2 |
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
二维计算机动画 |
|
|
| 2 |
|
|
|
| 24 | 10 | 34 | 2 |
2D Computer Animation |
三维计算机动画 |
|
|
|
| 2 |
|
|
| 24 | 10 | 34 | 2 |
3D Computer Animation |
数字媒体合成 |
|
|
| 2 |
|
|
|
| 18 | 16 | 34 | 2 |
Digital Media Compositing |
人机交互 |
|
|
|
|
| 2 |
|
| 18 | 16 | 34 | 2 |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交互媒体开发 |
|
|
|
|
|
| 2 |
| 18 | 16 | 34 | 2 |
Interactive Media Development |
游戏场景制作基础 |
|
|
|
| 2 |
|
|
| 20 | 14 | 34 | 2 |
Fundamental of Game Scenes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
|
|
| 5 |
|
|
| 68 | 17 | 85 | 5 |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Systems |
操作系统 |
|
|
|
|
| 4 |
|
| 51 | 17 | 68 | 4 |
Operating Systems |
网页设计基础 |
|
| 3 |
|
|
|
|
| 17 | 34 | 51 | 3 |
Fundamental of Web Design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Perl) | 3 |
|
|
|
|
|
|
| 16 | 32 | 48 | 3 |
Programming in Python/Perl |
自然语言处理 |
|
|
| 3 |
|
|
|
| 17 | 34 | 51 | 3 |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
|
|
|
|
| 3 |
|
| 51 | 0 | 51 | 3 |
文本内容计算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Text Computing |
语言教育技术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Language Education Technology |
专业任选课应修满学分 | 24 |
注:专业选修课选课规则:
1.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限选80人/课。
2. 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至少选修4学分/学期,限选80人/课。
3. 第一学期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与Python,同为选修课,只能2选1。
4. 第四学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与Java,同为必修课,只能2选1。
5. 双语课程:
离散数学、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
表八:“中外连通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 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Advanced Mathematics |
线性代数 | 3 |
|
|
|
|
|
|
| 48 |
| 48 | 3 |
Linear Algebra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
| 4 |
|
|
|
|
|
| 68 |
| 68 | 4 |
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
概率统计 |
|
| 3 |
|
|
|
|
| 51 |
| 51 | 3 |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电路分析基础 |
|
| 3 |
|
|
|
|
| 51 |
| 51 | 3 |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
C语言程序设计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C Programming Language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Java |
数据结构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Data Structures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
|
| 3 |
|
|
|
| 43 | 8 | 51 | 3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计算机网络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Computer Network |
数字信号处理 |
|
| 3 |
|
|
|
|
| 51 |
| 51 | 3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数字图像处理 |
|
|
|
| 3 |
|
|
| 34 | 17 | 51 | 3 |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计算机图形学 |
|
|
|
| 3 |
|
|
| 34 | 17 | 51 | 3 |
Computer Graphics |
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 |
|
|
|
|
| 3 |
|
| 34 | 17 | 51 | 3 |
Computer Anim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
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
|
|
|
|
| 4 |
|
| 46 | 22 | 68 | 4 |
Game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14 | 7 | 10 | 7 |
|
| 849 | 194 | 1043 | 62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一览
表九:专业必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赵晓霞 | 副教授 | 高等数学 |
2 | 冯艳宾 | 副教授 | 线性代数 |
3 | 刘贵龙 | 教授 | 离散数学、概率统计 |
4 | 张劲松 | 教授 | 电路分析基础 |
5 | 邵艳秋 徐娟 陈鹏 | 教授 教授 讲师 | C语言程序设计 |
6 | 罗智勇 于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
7 | 罗智勇 刘鹏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数据结构 |
8 | 杨吉涛 韩越 | 讲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 |
9 | 石嘉明 | 副教授 | 数据库原理 |
10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 |
11 | 解焱陆 | 副教授 |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
|
12 | 张习文 | 教授 |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
|
13 | 付永刚 | 副教授 |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 |
|
14 | 安维华 | 副教授 | 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
|
15 | 刘颖滨 | 讲师 | 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
|
16 | 于东 | 副教授 | 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技术实践 |
|
|
|
|
|
|
|
|
|
表十:专业选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刘鹏远 | 副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
2 | 荀恩东 | 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自然语言处理 |
3 | 赵慧周 韩越 | 副教授 讲师 | 网页设计基础 |
4 | 杨尔弘 | 教授 | 文本内容计算 |
5 | 徐娟 | 教授 | 语言教育技术 |
6 | 刘山花 | 副教授 | 计算机美术构成 |
7 | 徐征 | 硕士 | 视听语言、数字音频编辑 |
8 | 解焱陆 | 副教授 | 数字音频处理、交互媒体开发 |
9 | 张劲松 | 教授 | 语音信号处理 |
10 | 安维华 | 副教授 | 二维计算机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 |
11 | 付永刚 | 副教授 | 人机交互 |
12 | 刘颖滨 | 讲师 | 游戏场景制作基础、游戏开发高级技术 |
13 | 张习文 | 教授 | 数字视频处理、数字媒体合成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120102)
二、所属单位: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
三、学制:四年
四、教学对象:
(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
(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管理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基础,能从事各领域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管理、建模与分析,以文本数据处理与挖掘为特长,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性高级专门人才。
特色:本专业培养既懂管理又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技术方面以文本数据处理与挖掘为特长,要求懂原理、能开发、会应用,是能解决信息管理类综合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外语方面要求具有国际视野、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是能融入跨国团队的国际性人才。
(二)培养规格
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学习现代信息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与运维,计算机软件的系统集成,各种数据的信息集成与分析等技术,掌握以信息集成和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以及以数据库技术、各种实用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服务技术,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的方法;
3. 掌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等应用技术;
4. 具备融合所学信息技术与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知识,以文本数据处理与挖掘为特长,有解决信息管理类综合复杂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6.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
7.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特色:毕业生能够在各行各业,从事信息咨询、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化组织与运作和信息管理服务等工作,可以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IT行业、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等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并为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4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8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外语必修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57学分,专业选修课31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468学时;
(三)教学总周数:127周;
(四)毕业设计:7周,4学分;
(五)毕业设计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七、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统计学,管理运筹学,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ERP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概论。
八、主要实践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军事训练,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社会实践,2学分,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大一、大二暑假期间;
(三)专业实习,2学分,安排在第7、8学期;
(四)毕业设计(论文),4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
(五)实验课程,安排在各个课程中,分布在第1至第7学期。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
(一)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
(二)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总学分;(三)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各类课程修满154学分,并参加学校规定的实习、劳动、军训、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二)必修课采取考试形式,一般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选修课一般采取考查形式,每学期一次(期末),学期总成绩参考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
(三)含有实践课时的课程,其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闭卷,开卷)、上机的方式,闭卷考试至少有A、B两套试题,逐步过渡到以上机、实验为主的无纸化考试;
(四)实训类项目,包括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课题项目,主要从事与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为内容的实训。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德智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经所在院系全面鉴定后准予毕业。
十、授予证书及学位:
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表一:教学时间总表
学期 项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合计 (周数) |
入学教育 | 1 |
|
|
|
|
|
|
| 1 |
军事理论及训练 | 2 |
|
|
|
|
|
|
| 2 |
课堂教学 | 16 | 17 | 17 | 17 | 17 | 17 | 17 | 9 | 127 |
考试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5 |
毕业实习 |
|
|
|
|
|
|
| 7 | 7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7 | 7 |
表二:课程比例结构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学分数 | 百分比(%) |
公共必修课 | 499 | 17.87 | 28 | 16.88 |
公共选修课 | 180 | 7.4 | 12 | 7.79 |
外语必修课 | 334 | 13.72 | 20 | 12.99 |
专业必修课 | 958 | 39.36 | 57 | 37.01 |
专业选修课 | 527 | 21.65 | 31 | 20.13 |
社会实践、实习 | 不填 | 4 | 2.6 |
毕业论文(设计) | 不填 | 4 | 2.6 |
合计 | 2468 | 100 | 156 | 100 |
表三:各专业实践学时与学分
总实践学时数 | 百分比(%) | 总实践学分数 | 百分比(%) |
597 | 24.53 | 43 | 27.92 |
表四:公共课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 学时 | 实践 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公 共 课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
|
|
|
|
|
| 32 | 16 | 48 | 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3 |
|
|
|
|
|
| 34 | 17 | 51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3 |
|
|
|
|
| 34 | 17 | 51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5 |
|
|
|
| 51 | 34 | 85 | 5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32 | 32 | 64 | 2 |
心理健康教育 | 1 |
|
|
|
|
|
|
| 16 |
| 16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1 |
|
|
|
|
|
|
| 16 |
| 16 | 1 |
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 2 |
|
|
|
|
|
|
| 17 | 17 | 34 | 2 |
体育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公共必修课总计 |
|
|
|
|
|
|
|
| 366 | 133 | 499 | 34 |
公 共 选 修 课 | 六 大 类别 | 语言与文学 | 选修原则: 1,公共选修课包括校内公共选修课和校际公共选修课; 2,不可选择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同类或相近课程; 3,在每一类别中选修的课程不超过3门; 4,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第七学期结束前须取得12学分。 |
自然科学 |
法律与外交 |
经济与管理 |
中外文化 |
艺术与体育 |
公共选修课应修满学分 | 12 |
注:“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8学时,共计64学时,计2学分。
表五:外语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外 语 必 修 课 | 综合英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
|
|
|
|
|
|
|
|
|
|
|
|
英语口语(一、二、三、四) | 2 | 2 | 2 | 2 |
|
|
|
| 134 |
| 134 | 8 |
英语写作(一、二) | 2 | 2 |
|
|
|
|
|
| 66 |
| 66 | 4 |
外语必修课总计 | 6 | 6 | 4 | 4 |
|
|
|
| 334 |
| 334 | 20 |
表六:计算机类必修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计 算 机 类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
|
|
|
|
|
| 48 |
| 48 | 3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
| 4 |
|
|
|
|
|
| 68 |
| 68 | 4 |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
| 3 |
|
|
|
|
| 51 |
| 51 | 3 |
C语言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in C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s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
|
| 4 |
|
|
|
| 48 | 20 | 68 | 4 |
计算机类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8 | 4 | 0 | 0 | 0 | 0 | 509 | 92 | 601 | 36 |
表七:专业课
课程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管理统计学 |
|
|
|
|
| 3 |
|
| 34 | 17 | 51 | 3 |
Management Statistics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Java |
计算机网络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Computer Network |
管理学 |
|
| 3 |
|
|
|
|
| 51 |
| 51 | 3 |
Management |
管理信息系统 |
|
|
| 2 |
|
|
|
| 34 |
| 34 | 2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管理运筹学 Management Operational Research |
|
|
|
| 3 |
|
|
| 43 | 8 | 51 | 3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
|
|
| 3 |
|
|
| 41 | 10 | 51 | 3 |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0 | 0 | 3 | 5 | 7 | 3 | 0 | 0 | 293 | 64 | 357 | 21 |
专 业 选 修 课 | 专 业 限 选 课 | 会计学 |
|
| 2 |
|
|
|
|
| 30 | 4 | 34 | 2 |
Accounting |
项目管理 |
|
|
|
|
|
| 3 |
| 34 | 17 | 51 | 3 |
Project Management |
专业限选课应修满学分 | 5 |
专 业 任 选 课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Perl) | 3 |
|
|
|
|
|
|
| 16 | 32 | 48 | 3 |
Programming in Python/Perl |
网页设计基础 |
|
| 3 |
|
|
|
|
| 17 | 34 | 51 | 3 |
Fundamental of Web Design |
财务信息管理 Finan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
| 2 |
|
|
|
|
| 0 | 34 | 34 | 2 |
经济学 |
|
|
| 2 |
|
|
|
| 34 |
| 34 | 2 |
Economics |
物流信息管理 |
|
|
| 3 |
|
|
|
| 17 | 34 | 51 | 3 |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电子商务 |
|
|
| 3 |
|
|
|
| 17 | 34 | 51 | 3 |
Electronic Commerce |
计量语言学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
|
|
| 2 |
|
|
|
| 34 |
| 34 | 2 |
ERP原理与应用 |
|
|
|
| 3 |
|
|
| 17 | 34 | 51 | 3 |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数据可视化 Data visualization |
|
|
|
|
| 2 |
|
|
| 34 | 34 | 2 |
信息组织与检索 |
|
|
|
| 2 |
|
|
| 34 |
| 34 | 2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etrieval |
金融学 |
|
|
|
| 2 |
|
|
| 34 |
| 34 | 2 |
Finance |
自然语言处理 |
|
|
| 3 |
|
|
|
| 17 | 34 | 51 | 3 |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
|
|
|
| 3 |
|
| 51 | 0 | 51 | 3 |
数据挖掘应用 |
|
|
|
| 3 |
|
|
| 17 | 34 | 51 | 3 |
Data Mining |
网络营销 |
|
|
|
| 2 |
|
|
| 34 |
| 34 | 2 |
E-marketing |
计算机网络工程 |
|
|
|
|
| 3 |
|
| 25 | 26 | 51 | 3 |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
Web 应用开发 |
|
|
|
|
| 3 |
|
| 17 | 34 | 51 | 3 |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Web |
操作系统 |
|
|
|
|
| 4 |
|
| 51 | 17 | 68 | 4 |
Operating Systems |
文本内容计算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Text Computing |
语言教育技术 |
|
|
|
|
| 2 |
|
| 12 | 22 | 34 | 2 |
Language education Technology |
人机交互 |
|
|
|
|
| 2 |
|
| 18 | 16 | 34 | 2 |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计算机安全 |
|
|
|
|
|
| 3 |
| 31 | 20 | 51 | 3 |
Computer Security |
人工智能概论 |
|
|
|
|
|
| 3 |
| 51 |
| 51 | 3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专业任选课应修满学分 | 26 |
选修原则:
1. 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限选80人/课;
2. 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至少选修4学分/学期,限选80人/课。
3.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与Python,同为选修课,只能2选1。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与Java,同为必修课,只能2选1。
5. 双语课程:
离散数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网页设计基础、Java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
表八:“中外连通生”专业必修课模版
课程 类别 | 中文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课堂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 学 时 | 学分 |
英文课程名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高等数学 | 6 | 4 |
|
|
|
|
|
| 164 |
| 164 | 10 |
Advanced Mathematics |
线性代数 | 3 |
|
|
|
|
|
|
| 48 |
| 48 | 3 |
Linear Algebra |
信息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
|
|
|
|
|
| 32 |
| 32 | 2 |
信息技术实践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e |
| 1 |
|
|
|
|
|
|
| 17 | 17 | 1 |
离散数学 |
| 4 |
|
|
|
|
|
| 68 |
| 68 | 4 |
Discrete Mathematics |
概率统计 |
|
| 3 |
|
|
|
|
| 51 |
| 51 | 3 |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管理统计学 |
|
|
|
|
| 3 |
|
| 34 | 17 | 51 | 3 |
Management Statistics |
C语言程序设计 |
| 4 |
|
|
|
|
|
| 51 | 17 | 68 | 4 |
Computer Programming in C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Java) |
|
|
| 3 |
|
|
|
| 34 | 17 | 51 | 3 |
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Java |
数据结构 |
|
| 5 |
|
|
|
|
| 61 | 24 | 85 | 5 |
Data Structures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
|
| 4 |
|
|
|
| 34 | 34 | 68 | 4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
计算机网络 |
|
|
|
| 4 |
|
|
| 56 | 12 | 68 | 4 |
Computer Networks |
管理学 |
|
| 3 |
|
|
|
|
| 51 |
| 51 | 3 |
Management |
管理信息系统 |
|
|
| 2 |
|
|
|
| 34 | 0 | 34 | 2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
管理运筹学 Management Operational Research |
|
|
|
| 3 |
|
|
| 43 | 8 | 51 | 3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
|
|
| 3 |
|
|
| 41 | 10 | 51 | 3 |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
专业必修课总计 | 11 | 13 | 11 | 9 | 10 | 3 | 0 | 0 | 802 | 156 | 958 | 5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一览
表九:专业必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赵晓霞 | 副教授 | 高等数学 |
2 | 冯艳宾 | 副教授 | 线性代数 |
3 | 于东 | 副教授 | 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技术实践 |
4 | 刘贵龙 | 教授 | 离散数学、概率统计 |
5 | 邵艳秋 徐娟 陈鹏 | 教授 教授 讲师 | C语言程序设计 |
6 | 罗智勇 于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 |
7 | 杨吉涛 韩越 | 讲师 讲师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 |
8 | 罗智勇 刘鹏远 项若曦 |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 数据结构 |
9 | 石嘉明 | 副教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10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 |
11 | 冯艳宾 | 副教授 | 管理统计学、管理运筹学 |
12 | 张崇 | 副教授 | 管理学 |
13 | 赵慧周 | 副教授 |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14 | 霍琳 | 讲师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15 | 李吉梅 | 教授 | 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 |
表十:专业选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刘鹏远 | 副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
2 | 荀恩东 | 教授 | 动态语言程序设计(Perl)、自然语言处理 |
3 | 赵慧周 | 副教授 | 网页设计基础、Web应用开发 |
4 | 杨尔弘 | 教授 | 文本内容计算 |
5 | 徐娟 | 教授 | 语言教育技术 |
6 | 付永刚 | 副教授 | 人机交互 |
7 | 李吉梅 | 教授 | 物流信息管理、ERP原理及应用、财务信息管理 |
8 | 韩越 | 讲师 | 网页设计基础 |
9 | 杨吉涛 | 讲师 | 信息组织与检索 |
10 | 张崇 | 副教授 |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数据可视化 |
11 | 石嘉明 | 副教授 | 数据挖掘应用 |
12 | 罗智勇 | 副教授 | 机器学习 |
13 | 于东 | 副教授 | 人工智能概论 |
14 | 崔雅娟 | 副教授 | 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安全 |
15 | 冯耀鹏 | 讲师 | 经济学 |
16 | 杜美杰 | 副教授 | 会计学 |
17 | 宋晓玲 | 副教授 | 金融学 |
18 | 霍琳 | 讲师 | 项目管理 |
19 | 饶高琪 | 讲师 | 计量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