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学院课程简介
数理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英文名称:Calculu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和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内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由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出求导法则;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比达法则,初步了解泰勒公式,利用导数来判定曲线的性质;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定积分的方法;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微分方程的解法;空间解析几何的向量,向量的运算,空间曲线和曲面。多元函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极限与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二重积分性质和计算方法。级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别方法。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高数(一)每周6学时, 共96学时, 高数(二) 4学分,共68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线性代数》是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数学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行列式(2)矩阵(3)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4)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5)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David C. Lay著,《线性代数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离散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理解和掌握有关集合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2)理解和掌握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及运算及格与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4)理解和掌握图的有关概念和表示。
采用教材:Bernard Kolman,et al. 《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sixth edi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胡新启 胡元明,《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概率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采用教材: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
教学参考:萧树铁柱边,随机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管理学、社会经济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方法。正确掌握和应用管理统计学方法,对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及其相应的研究,都是重要的。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有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管理、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证券分析技术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采用教材:贾俊平编著,《统计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William Mendenhall等著,统计学(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实验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类别变量的推断、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等内容的软件操作与结果解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数据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运筹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Operational Research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主要模型,了解在管理工作中使用运筹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对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初步掌握将实际管理中的问题形成运筹学的模型的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有关的运筹学软件求解运筹学模型,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概论,线性规划,对偶问题,运输问题,整数规划与分派问题,目标规划,图与网络,计划评审与关键路线法,动态规划,存储论,排队论。
采用教材:韩伯棠主编,《管理运筹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运筹学(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43学时,实验8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1) 掌握lingo、excel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够求解线性规划与灵敏度分析等运筹学问题。
2) 掌握lingo、excel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够求解整数规划、运输问题等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
3) 掌握用lingo、excel软件求解动态规划中的最短路问题、背包问题、生产与存储问题,以及网络分析问题。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程序设计类课程群
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in Python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
1. python程序设计入门;
2. 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Python基本语法;2. 基本数据类型;3. 高级数据类型;4. 函数与递归;5. 文件;6. 语料库统计;7. 正则表达式基础;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
1. Python官方教程:https://docs.python.org/3/tutorial/index.html
2. 《笨办法学Python 3》人民邮电出版社,Zed A. Shaw著
学时学分:48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2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基本程序设计、文本处理与语料库统计。
实践教学学时:2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C Programming Language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课程以C语言为教授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结合语言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与计算机有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作为一门通用、基础的语言,通过学习C语言课程,为后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和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输出、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利用函数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善于使用指针、结构体数据类型、文件的建立和使用
采用教材: 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2版,2014年4月第3次印刷
教学参考: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指导(第2版),2013年12月第2版,2014年6月第2次印刷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51,实验17),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的使用、函数的使用、指针的使用、结构体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1.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数据结构适用的背景;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表示,实现方法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巧。2.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数据结构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代码结构清晰,正确易读,能上机调试并排除错误。通过上机实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51学时。主要介绍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二叉树和树,图等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及应用;排序和查找表的各种实现方法,及算法时间效率以及文件结构。除详细讲授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算法外,对每种数据结构给出其C++语言实现,并给出定性或定量的算法分析。
采用教材: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美)Ellis Horowitz (美)Sartaj Sahni (美)Susan Anderson-Freed 著,李建中张岩李治军译,《数据结构》(C语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严蔚敏,吴伟民,米宁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8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1,实验34),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上机实习)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使用顺序和链式两种方式实现线性表;用二元组表实现一元多项式相加;用三元组表实现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实现字符串模式匹配算法;使用堆栈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并计算表达式的值;使用递归和非递归方式实现广义表;使用二叉链表实现二叉树,并实现二叉树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解法;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实现图数据结构,并实现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实现各种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法排序,直接选择法排序,归并排序,快速递归排序,希尔排序,快速非递归排序,堆排序等;设计和实现关键字为字符串类型的哈希表。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电路等课程的先修课,也是一门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CPU内部编程结构,掌握用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熟悉上机操作和程序调试技术,了解底层I/O的编程方法,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8086系列CPU主要寄存器的结构,功能,用法和各种寻址方式;80X86指令系统,各种指令的功能及用法;汇编程序设计方法;子程序设计与中断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与高级语言混合编程等。
采用教材:王爽,汇编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温冬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实验有:寄存器功能和常用指令用法实验;基本汇编程序设计实验;字符串操作实验;子程序设计实验;中断及驻留程序的设计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等。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英文名称: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1)建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数据表示和算法抽象的初步能力;
(2)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和理论,并熟悉使用C++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对C语言的扩展,类与数据抽象,运算符重载,继承和派生,虚函数与多态性,输入输出流等。
采用教材:陈维兴等,《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H.M.Deitel, P.J.Deitel,《C++程序设计教程》,薛完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上机实验约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C++类数据抽象与封装;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定义和访问控制属性设置;运算符重载的定义和实现;类的继承与派生实现;继承方式设置以及基类和派生类对象关系实验;使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抽象基类和纯虚函数定义;输入输出流实验。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算法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算法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序的效率和稳定性取决于其中所采用的算法,因此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实践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算法的研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设计分析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使之了解算法理论的发展。本课程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算法概论,了解程序概念;理解算法、算法复杂度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在最坏、最好和平均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概念,算法复杂性的渐近性态的数学表示。
(2)理解递归的概念;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
(3)理解动态规划概念;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熟练掌握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
(4)理解贪心算法的概念,贪心算法的一般理论;掌握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的差异,贪心设计策略。
(5)理解回溯法的深度优先搜索策略;掌握回溯法设计策略;熟练掌握用回溯法解题的算法框架。
(6)理解分支限界法的剪枝搜索策略;掌握分支限界法的设计策略;熟练掌握分支限界法的算法框架。
(7)理解产生伪随机数的算法;掌握数值随机化算法,舍伍德算法,拉斯维加斯算法,蒙特卡罗算法。
(8)理解RAM,RASP 和图灵机计算模型,非确定性图灵机概念,P 类和NP 类语言的概念,NP 完全问题的概念,近似算法性能比及多项式时间近似格式的概念。
采用教材: 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王晓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算法导论》Thomas H.Cormen,Charles E.Leiserson, Ronald L.Rivest,Clifford Stein 著,殷建平,徐云,王刚 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英文名称: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Java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和技术,并能够运用Java语言开发算法及Web系统。
教学内容:Java语言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除了面向对象的特点以外,Java 语言还在安全性、平台无关性、支持多线程、内存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卓越的优点。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有:Java 语言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类的方法,类的重用,接口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和文件,对象群体的组织,JDBC与数据库访问,JSP Web程序设计等。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
[1] Java从入门到精通(第5版),明日科技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 Java编程思想(第4版) [thinking in java],[美] Bruce Eckel 著,陈昊鹏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3] Thinking in Java (4th Edition), Bruce Eckel。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实验17),共3学分
实验内容:通过使用JDK、Eclipse、MySQL等工具实现多个Java程序的设计及开发练习。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软件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导论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构建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是为该班同学提供比较全面、深入的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教学,为将来学习后续的课程及从事计算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以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绪论:计算学科的定义;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计算学科专业名称的演变;分支学科及其培养侧重点;
(2) 数字系统:介绍数字计算机表示方法,数制转换方法;数字存储方法和原理;
(3) 数字计算:逻辑运算、移位运算、算术运算方法;
(4) 计算机组成:介绍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CPU结构;存储器;IO系统;总线系统;指令集运行原理;
(5)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和演化;操作系统组成;内存管理;进程管理;主流操作系统;
(6) 算法:算法的定义;基本结构;典型排序算法;典型查找算法;
(7) 数据结构:简单数据结构;复杂数据结构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实践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大学一年级下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信息技术导论的延续。目标是在有一定计算机科学基础情况下,开展模块实践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为后续相关专业开展教学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以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
(1) 命令行操作模式简介:Windows命令行、Linux终端使用简介;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智能与技术实践模块:通过简单的文本分类实验,介绍专业概况;
(3) 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模块;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模块;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考试方式:考察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英文名称:Literature Search and Scientific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学术论文写作是学生完成学业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撰写学术论文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与规范。本课程通过讲授科技论文的构成、获取、规范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利用专业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具体包括: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如何确定研究选题、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如何查找和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源、如何选择研究方法,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规范和写作技巧等。在本课程的教材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科技论文的构成有清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论文写作观,为毕业论文写作和公开发表小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2)如何确定研究选题,3)如何撰写文献综述,4)如何查找文献,5)如何管理文献,6)如何选择研究方法,7)撰写科技论文的规范和写作技巧。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
[1]张黎. 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 科学出版社,2008.
[2]肖东发,李武. 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学时学分:18学时(课堂教学1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1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1)专业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CNKI、Web of Science为例,2学时;(2)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以NoteExpress为例,2学时;(3)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以Microsoft Word为例练习长文档的撰写规范,4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在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数据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数据的方法。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通过学习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及数据库语言SQL,掌握数据库建模的方法,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事务与并发控制、数据库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函数和游标、安全管理、数据恢复机制。
采用教材:何玉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50学时,实验18),4学分
实验内容:以SQL Server为实验环境,
(1) 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删除;
(2) 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内容的查询、删除、修改
(3) 了解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安全性等概念
实践教学学时:共18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Web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使学生了解Web客户端技术全貌及所涉及的各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练掌握核心Web客户端技术,包括:HTML(XHTML)、CSS、JavaScript;掌握Web客户端技术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网页设计概述;标记语言;CSS;JavaScript。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 [1] 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第2版),唐四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2] W3C网站,http://www.w3c.org
[3] W3School中文网,http://www.w3school.com.cn/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随堂实验;HTML;CSS;JavaScript。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开卷笔试+机考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s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机制、计算机的基本组织和运行方式,练习常用的几种操作系统,如LINUX,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采用教材:汤子赢、哲凤屏、汤小丹著,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 William Stalling. Operating System: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 (5th). PEARSON Prentice Hall.
学时学分: 68学时(讲授50学时,实践18学时),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一个最小的操作系统、中断练习、制作u盘启动、实现键盘输入、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内核实现输出字符串。
实践教学学时: 18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内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主要网络协议的内容,学会常用操作系统网络参数的设置方法,掌握常用网络命令和工具的使用,为进一步从事网络学习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概述,体系结构,通信基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互连,传输层,应用层简介。
采用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 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鸣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 68学时(课堂讲授56,实验12),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1 网络基本配置,使用方法;实验2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3 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4 网络监视器使用和以太帧分析;实验5 IP协议分组的捕获和分析;实验6 TCP协议报文的捕获和分析
实践教学学时: 1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英文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给出软件工程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软件工程的清晰概念,使学生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工具,将敏捷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确保我们的软件可靠、安全以及有韧性。
教学内容: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过程,敏捷软件开发,需求工程,系统建模,体系结构设计,UML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软件进化,社会技术系统,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描述,可依赖性工程,信息安全工程,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保证等。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
[1] 软件工程(原书第10版),[英] 伊恩·萨默维尔(Ian Sommerville)著,彭鑫,赵文耘 等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 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张海藩,牟永敏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共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英文名称:Compiler Principles and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设计,为学生阐述清楚编译器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技术,为学生提供从事软件设计所必须的训练和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编译程序的设计,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代码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也介绍编译程序的构造理论基础,包括:文法,正规式和有穷自动机,以及语法制导翻译。
采用教材:王生原等,《编译原理》,北京邮电出版社
教学参考:Alfred V.Aho, Ravi Sethi, Jeffrey D.Ullman, 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1986,人民邮电版影印,2002. 机械工业版中译本,2003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40,实验11),共3学分
实验内容:借助于Lex和Yacc工具实现一个小型编译器。
实践教学学时:11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Web应用开发
英文名称: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We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在学生已具备网络原理与技术、数据库原理与技术、Web客户端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学习HTTP协议、Web服务端开发技术、Web信息分析及获取技术,使学生对Web的运行机制有全面的理解,对Web服务端技术的全貌有清晰的认识,具备基于Web进行系统开发、服务集成、信息集成的能力。
教学内容:Internet与Web概述;HTTP;配置Web服务器;CGI原理;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Web应用开发综合;Web信息资源集成。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1)IETF网站,http://www.ietf.org/
(2)W3School中文网,http://www.w3school.com.cn/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34学时),共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随堂实验;HTTP协议;配置Web服务器;简单的CGI程序;Web信息资源分析;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Web信息资源集成。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期末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安全
英文名称:Computer Security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为核心,以Windows网络环境为平台,以网络实验室的网络设备为基础,以实验为辅助手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诊断系统错误,分析系统安全隐患,防备系统遭受攻击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内教学活动,掌握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内容,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安全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了解网络安全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协议,提高关于计算机安全的理论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掌握Windows系统中包括自主访问控制方法等各种安全组件的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协议的配置方法,安全工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提高运用安全技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计算机环境和实体安全、密码学基础及应用、操作系统安全(标识与鉴别、访问控制、最小特权、隐蔽通道、安全策略和审计)、网络安全(使用Router和Switch安全化网络、安全扫描、防火墙、VPN、IDS)。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1学时,实验20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一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实验二 IP访问列表;实验三网络地址转换;实验四密码学基础——PGP工具使用;实验五——八操作系统安全;实验九安全扫描。
实践教学学时:20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课程设计
硬件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各种各样的电路是当今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基石,可谓无处不在。《电路分析基础》讲述基本电路的数学模型及分析方法,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也是电类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着广阔的工程实践背景,不仅是学习如系统与信号处理、信息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各项基于电子、电器技术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基于基本电路的数学建模方法也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生物工程等各种领域研究。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是电子信息类高级人才的基本理论素养要求,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在未来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直流电路分析方法,一阶、二阶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方法,耦合器件及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网络频率响应、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等。
采用教材:李翰逊,《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教出版社
教学参考:张永瑞,高建宁编著,《电路、信号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系列教材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的硬件基础,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使学生获得数字逻辑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领域中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数的表示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化简;脉冲型异步时序电路分析与设计;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逻辑电路的险象;数字逻辑技术的最新发展。
采用教材:欧阳星明,《数字逻辑第4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M. Morris Mana ,Charles R.Kime著, Logic and Computer Design Fundamentals(英文版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6,实验15),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系统,掌握万用表的使用。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和基本组成,使用示波器测量、分析数据。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外形、管脚和使用方法,TTL与非门、与或非门和异或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正确使用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熟悉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熟悉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利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可控码制转换电路。 掌握基本时序电路的分析、设计、测试方法。 掌握计数器的功能。计数器的级联方法,任意模计数器的构成方法,数码管的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15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Systems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逻辑组成,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的学习及实验,建立完备的单台计算机整机概念,了解计算机一般的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分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和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
教学内容:计算机组成绪论,数据的表示方法和运算器,指令,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贮系统,主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外部设备,计算机硬件系统示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分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和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
采用教材:王诚主编,《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著, Computer Organization &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85学时(课堂讲授68,实验17),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逻辑器件与运算器,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熟悉实验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使用。运算器芯片的功能及其控制信号的运用。指令的执行及对F标志的影响。控制器学会并掌握微程序的执行方法。理解控制器的组成、设计的具体知识。学会扩充新指令的方法。扩展存储器,掌握并实践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存储器进行读写和扩展。教学机汇编实验(编I/O、查询方式),了解实验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标及系统基本组成,学习和运用实验计算机系统的指令系统,熟悉监控程序。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工程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学习园区网的设计思路和主要设备的使用管理方法。通过网络实验室的网络设备学习各种园区网技术的配置和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网络规划与设计,控制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管理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广域网接入技术,IP子网间的路由选择,园区网安全设计,局域网域Internet互联。
采用教材: 汪双顶等,《网络互联技术理论篇》,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25学时,实验26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一实验环境配置;实验二网络设备的管理;实验三端口聚合;实验四交换机级联和堆叠;实验五生成树配置;实验六虚拟局域网VLAN;实验七广域网实验;实验八静态路由;实验九RIP路由协议;实验十OSPF单区域;实验十一DHCP;实验十二复杂网络综合实验(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26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上机考试
语言智能课程群
课程名称:语言学基础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为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概论综合基础课,比较系统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讲解现代汉语主要特点,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理论水平和下一步语言计算打下概念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语言的基础性质和现代汉语主要研究内容,侧重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讲授内容包括语言的基本性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诸方面的基础概念和演化规律。讲解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的特点,为语言计算打下概念基础。
采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
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科学,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特别是如何从数据或者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写字符识别、金融数据分析等等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应用背景;掌握各类机器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通过对具体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约51学时。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机器学习系统的基本要素,概念学习,决策树学习,贝叶斯学习,基于实例的学习,感知机和支持向量机,集成学习,以及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基础;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案例分析。
采用教材:自编课件
教学参考:1. Tom M. Mitchell, Machine Learning, McGraw Hill, 1997. (中译本:机器学习,Tom M. Mitchell著,曾华军,张银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统计学习方法,李航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Ebook: Deep Learning, 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nd Aaron Courville: http://www.deeplearningbook.org/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考查(项目实践)
知识基础:1.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向量、矩阵运算、矩阵范数、矩阵分解等;数学分析:导数、梯度、矩阵导数、极值问题(无条件极值、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对偶问题);概率论: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均值与方差、假设检验等;信息论:熵、条件熵、交叉熵、互信息等;2. 程序设计基础:有高级程序设计经验(数据结构等),推荐的程序设计语言(环境):Matlab、Python等。
课程名称:计算语言学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计算语言学,也称自然语言处理或自然语言理解,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来分析处理自然语言。它是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兴起,计算语言学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长足的进展。本课程旨在将学生的语言学知识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词法、句法、语义理论,同时结合一些具体应用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将计算技术应用于对语言的处理,为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1)概率论和信息论基础(2)语料库与语言知识库(3)语言模型(4)概率图模型(5)词义计算(6)句法分析(7)篇章分析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1)俞士汶. 《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2)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3)Daniel Jurafsky ,James H.Martin.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语言处理综述,第二版), 冯志伟,孙乐译.2018。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量语言学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1、熟悉计量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与学术内涵;2、通过计量手段认识语言符号系统基本发展规律;3、了解计量语言学基本研究方法;4、为语言智能方面技能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1、计量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和学术地位;2、当代计量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3、计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4、计量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工具和计算工具;5、计量语言学在汉语研究中的作用;6、计量语言学在语言智能中的作用。
采用教材:《计量语言学导论》刘海涛主编,商务印书馆,2017。
教学参考:《计量语言学研究进展》,刘海涛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冯志伟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项目大作业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A
英文名称: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为讲授自然语言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中文信息处理专题内容实践,让学生深入练习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算法的应用。同时,掌握语言信息处理的技能,为工作和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汉语为主要对象,讲授汉语的字处理、词处理、句处理和篇章处理等各个层面语言信息处理问题和方法,包括汉字编码、汉字字形原理与应用、音字转换、汉语分词、词性标注、全文检索,在实践基础上,熟悉语言信息处理建模方法,了解Ngram、HMM和文本计算模型。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编制代码,实现算法或功能,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最后综合作业相结合。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 宗成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语音学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发音的科学。语音是人类交流最方便的方式,也是人类智能活动的基础。近年来,语音学相关工作关联到众多领域: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心理学、声学、医学、康复、公安、司法、通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掌握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语音语言领域高级人才的基本理论素养要求,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在未来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1) Basic acoustics and acoustic filters, (2)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3) Basic audition, (4) Speech perception, (5)The acoustic theory of speech production, (6) Vowels, (7) Fricatives, (8) Stops and affricates, (9) Nasals and laterals, 等。
采用教材:Keith Johnson, 《Aoustic & Auditory Phonetics》, Blackwell Publishing;
教学参考:林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B
英文名称: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B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1、了解深度学习背景下自然语言处理主流任务与解决方法;2、掌握相关模型的基本原理;3、掌握深度学习开源框架,并能够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实践;4、让学生掌握当前主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问题-方法-实践的科研方法与解决NLP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2、深度学习开源框架的安装与使用;3、文本分类及相关NLP任务;4、文本生成及相关NLP任务;5.、NLP发展趋势。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1) 斯坦福大学CS224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 http://web.stanford.edu/class/cs224n/;
2)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宗成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Deep Learning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i Deng and Yang Liu. Springer.2018。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语音识别
英文名称:Speech Recogni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语音识别是指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方法,能够更清晰的认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是如何用于应用实践的,能够使用数理统计、信号处理、信息论、机器学习的方法解决语音识别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利用开源工具搭建初步的语音识别框架。
教学内容:自动语音识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Z变换、抽样定理、滤波器、傅里叶分析方法。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常用语音识别参数的提取方法,包括能量、基频、倒谱、线性预测系数、Mel倒谱。语音处理中的概率论、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理论和信息论的概念。语音识别的常用模型,包括矢量量化模型、DTW模型、GMM语音模型、HMM语音模型、神经网络语音模型、端到端神经网络语音模型。语音处理的开源工具简介。
采用教材: Xuedong Huang,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Press, 2001
教学参考:
[1]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3rd ed. draft) Dan Jurafsky and James H. Martin. 2018
[2]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杨行峻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8月
[3]L.R.Rabiner and B.H.Juang, Fundamentals of Speech Recognition,Prentice Hall Inc, 1993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开源工具搭建基于不同参数和模型配置的语音识别系统。特征提取MFCC、Fbank、语谱图等参数,声学模型通过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深度神经网络(DN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连接性时序分类(CTC)方法,使用大量中文语音数据集进行训练,将声音转录为中文拼音,并通过语言模型,将拼音序列转换为中文文本。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文本内容计算
英文名称:Text Computing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了解文本的可计算内容,了解文本计算的理论;掌握关键字提取、文本摘要、文本分类、文本聚类、指代消解、文本逻辑推导、以及实体、实体关系、事件等信息抽取的计算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信息计算思维,为进一步从事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 文本可计算内容概貌
(2) 文本表示:理论,表达模型
(3) 关键词计算方法
(4) 文本摘要的计算方法
(5) 文本的分类、聚类
(6) 语篇的连贯与衔接计算(指代、连接词、话语标记、逻辑推理,相关的知识 资源应用与建构)
(7) 实体、实体关系的抽取方法
(8)事件信息提取及话题检测方法
采用教材:自编课件
教学参考:《驾驭文本:文本的发现、组织和处理》,王斌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末报告 + 大作业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文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旨在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求解复杂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科普人工智能的学科脉络,深入浅出介绍人工智能基本方法论和前沿进展。使学生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掌握人工智能思维模式,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科视野。为今后从事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教学内容:(1)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研究内容;人工智能学科主要问题和发展历史。(2)谓词演算的基本概念;谓词的语法;谓词演算的语义;谓词推理;(3)归结原理与自动证明;(4)状态空间的概念;状态空间搜索的结构;状态空间的设计和问题的表示方法,有限状态机;(5)启发式搜索的概念;贪婪爬山思想;最佳优先搜索;A*搜索;博弈树搜索。(6)知识表示问题;专家系统介绍;不确定条件下的推理。(7)遗传算法模型;NDA编码、遗传操作;统计遗传算法和并行遗传算法。(8)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思路;神经元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类;神经网络学习规则;两个经典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BP网络、Hopfield网络。(9)深度学习原理;自动编码器原理;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学时学分: 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名称:知识图谱
英文名称:Knowledge graph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 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系统介绍知识图谱理论、技术和应用。通过课程讲解,掌握知识图谱的表示、存储、查询推理方法。进一步掌握知识图谱挖掘、构建和融合技术。了解知识图谱在语义搜索、智能问答中的应用技术。
教学内容:知识图谱概述;知识图谱表示与建模;知识图谱数据存储;知识抽取与知识挖掘;知识图谱融合;知识图谱推理;知识图谱的应用。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1]《知识图谱》,赵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知识图谱:方法、实践与应用》王昊奋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数字媒体课程群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英文名称: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 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体系,能够理解和应用时域和频域处理方法,能够编程实现傅立叶变换,Z变换以及采样定理等基本的信号处理算法。为后续的数字语音,图像,视频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操作和开发多媒体编辑和处理软件奠定算法上的依据和指导。
教学内容:信号与信号的时域分析;时域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时域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域采样定理和频域采样定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采用教材:潘文诚,《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Sanjit K. Mitra,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二维计算机动画
英文名称:2D Computer Anima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二维动画软件animo和flash为基础,全面介绍与二维动画制作有关的知识,阐明二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动画作品,具备解决制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色彩和平面构成等课程的理解,为将来从事二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为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首先介绍各种常用动画软件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述如下两个二维动画软件。首先,二维动画软件animo的内容包括:图层的导入,图层的上色,动画的合成等模块。其次,二维动画软件flash的内容包括:创建和编辑组件,添加动画,关节运动和变形,创建交互式导航,使用文本,处理声音与视频,加载和控制Flash内容,发布Flash文档等。
采用教材:[1] Adobe公司,陈宗斌译,Adobe Flash CS5中文版经典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 於水编著,二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技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教学参考:[1] 孔德强、陈巍编著,二维动画合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冯文等,动画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3] 威廉姆斯,邓晓娥译,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10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二维动画作品,要求作品具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镜头语言,恰当的动画效果,适当的配音、音效等。该实践内容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巧,还需要学生联系其他课程的内容,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构思来完成。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合成
英文名称:Digital Media Composit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数字媒体合成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工作流程、制作工具和应用实践等,熟练相关制作软件的操作和开发,制作有代表性演示作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学习数字媒体合成的原理、方法和工具等,为学生操作和开发制作软件等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包括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 CC、After Effects CC、The Foundry公司Nuke等软件,运用表达式和应用程序接口等进行二次开发,制作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数字媒体合成作品。
教学内容:以各种数字媒体为输入,教学合成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实践,主要包括:制作流程,图像、文字、图形及其综合的动态化,基于木偶的动态化,基于图层、蒙版、键控、转描的合成,三维静态和动态合成,基于运动跟踪的合成,基于粒子系统的自然现象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动态化、合成和视觉效果等方法和相应制作实践,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Lee Lanier, Professional Digital Compositing: Essential Tools and Techniques, SYBEX INC Press, 2009
[2] Brie Gyncild, Lisa Fridsma, Adobe After Effects CC Classroom in a Book (2017 Release), Adobe Press, 2017
[3]Ron Ganbar, Nuke 101: Professional Compositing and Visual Effects (2nd Edition), Peachpit Press, 2014
教学参考:[1] 布里·根希尔德(Brie Gyncild),丽莎·弗里斯玛(Lisa Fridsma),郝记生译,Adobe After Effects CC 2017经典教程(彩色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李拉尼(Lee Lanier),姚德义、彭晨曦、沈忱译,专业数字合成:必备的工具和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 Richard J. Radke, Computer Vision for Visual Effe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两个层次上教学,制作软件的操作和开发。掌握数字媒体编辑、动态化、合成和视觉效果等制作方法和应用实践,操作Adobe公司After Effects CC、The Foundry公司Nuke,并进行二次开发,制作有代表性作品。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系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生成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开发与图形有关的软件设计能力,尤其是为数字媒体的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线段,圆弧,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扫描转换算法以及多边形的扫描转换和区域填充;二三维图形变换和观察流程;几何建模原理和图形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OpenGL编程实践;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1.OpenGL编程基础;2.基本图形扫描转换算法实现;3.OpenGL实现几何变换;4.OpenGL实现投影变换;5.OpenGL实现窗口到视区的变换;6.OpenGL实现纹理映射和光照;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音频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 Audio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数字音频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音频。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音频处理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典型算法,熟悉相关软件操作,了解相关开发工具使用,能够开发音频处理的相关算法。
教学内容:语音发声和听觉机理及其数字模型;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语音处理的常用技术;语音编码,识别和合成;语音信号处理的应用;音频处理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包括Audition、Praat、Matlab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学生能够全面熟悉各种处理方法,并深入掌握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张雪英,数字语音处理及MATLAB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教学参考:[1] Xuedong Huang,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Press, 2001
[2] Will Styler, Using Praat for Linguistic Research, 2015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Audition操作和编辑音频,使用Praat图形界面和Matlab脚本编程实现音频处理的各种算法,提取音频信号中的各种信息。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三维计算机动画
英文名称:3D Computer Anima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为基础,全面介绍三维动画制作的有关知识,阐明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三维动画作品,具备解决制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将来从事三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为后续理论课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介绍三维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流程和常用的编辑软件,并详细说明3Ds MAX软件的模块划分和结构特点。然后,重点讲解3Ds MAX软件的如下模块:建模模块包括基本体建模、修改器建模、可编辑多边形建模、可编辑养条线建模;材质模块包括材质基本概念、复杂材质设置、贴图基本概念、贴图坐标展开;灯光模块包括标准灯光和光度学灯光、高级照明系统等;摄影机及渲染模块包括:摄影机类型、景深模糊、各种视觉特效等。
采用教材: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基础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教学参考: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动画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10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对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场景进行建模,并设置材质、灯光、特效,最终实现摄影机浏览的关键帧动画效果。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类别: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
开设年型: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典型算法、程序开发和典型应用等,熟悉相关制作软件操作原理和开发工具使用,开发有代表性演示程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算法等,为学生操作制作软件、使用开发工具、开发演示程序等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包括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 CC软件,使用Math works公司Matlab的Image Toolbox,使用Microsoft公司Visual C++的CImage等。
教学内容:以数字图像为输入,旨在改善质量和提取内容,教学各种方法及其实现算法,包括:数字化、颜色模型、算术和逻辑运算、几何变换、变换运算、增强、退化、复原和分割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相应算法,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Oge Marques, Practic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Wiley-IEEE Press, 2011.
[2] Wilhelm Burger, Mark J. Burge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 Algorithmic Introduction Using Java, Springer-Verlag Press, 2008.
教学参考:[1] Oge Marques著,章毓晋译,实用MATLAB图像和视频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Wilhelm Burger, Mark J.Burger著, 黄华等译,数字图像处理Java语言算法描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Adobe Creative Team, Adobe Photoshop CC Classroom in a Book, Adobe Press, 2013.
[4]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http://mooc.guokr.com/course/392/
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 2014.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三个层次上处理数字图像,包括:制作软件操作、开发工具使用和演示程序开发。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 CC了解应用实例。使用Matlab的Image Toolbox体验主要算法。基于Microsoft公司Visual C++开发有代表性的演示程序,从而掌握典型算法及其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er Anim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史、动画软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同时能够对计算机动画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各种动画技术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动画效果的开发技巧,并认清它们的应用特点。另外,通过上机编程的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能够将计算机动画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计算机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艺术、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生成连续的动态画面。本课程就是介绍与动画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动画的图形基础,三维造型技术,曲线曲面技术,图形渲染技术,以及各种运动效果的实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参数关键帧动画、轨迹驱动动画、变形动画、粒子动画、关节动画、基于物理的动画、行为动画等。本课程将深入分析各种动画技术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借助相关动画软件的演示,本课程还将介绍各种动画技术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
采用教材:雍俊海,计算机动画算法与编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学参考:[1] Rick Parent著,刘祎译,计算机动画算法与技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Rick Parent等著,王锐、王冠群、冷林霞译,计算机动画设计指南——运动捕捉、角色特征、点图及Maya Winning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JungHyun Han著,刘鹏译,计算机图形学——基于3D图形开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验内容是基于OpenGL绘图语言和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进行的。需要编程实现的技术包括:二维变形动画,关键帧动画,路径动画,粒子系统等效果。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程序开发能力。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游戏场景制作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Game Scenes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场景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场景制作的流程及特点。
掌握Unity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作静态游戏场景。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优美缔软件(上海)有限公司,Unity4.x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
英文名称: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介绍人机交互理论和应用的实用性课程,旨在介绍人机交互领域中设计、原型和评估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启发创造性思维。课程将以项目为基础,通过分组团队合作,促使学生运用创意表达、媒体创作、程序开发等知识,锻炼其发现和陈述问题的能力,用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创意的能力以及规范的表达工作成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人机交互的学科发展轨迹和趋势;从现实中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观察,小组讨论等;如何进行交互任务分析,如何描述交互任务;用草图勾画设计表达初步的用户界面;用视频来开发原型系统,表达设计创意;启发式的评估方法介绍;可用性评估方法;人的认知特点对用户界面的影响。项目展示。
采用教材:Shneiderman&Plaisant,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5th edition, Addison Wesley, 2009.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分组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智能交互媒体开发
英文名称: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Media Development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技术与开发相结合的实践类课程,旨在介绍多种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开发实践,拓宽学生视野。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会应掌握自然交互技术的设计方法、系统组成和开发过程。具体交互的内容包括语音交互、图像交互、虚拟现实设备交互、双目视觉交互、生物电交互等。
教学内容: Matlab、Tensorlfow、PyTorch、Kaldi开发环境,以及基本案例、典型论文及其开源代码,包括:图像的分类、检测、分割、生成、风格迁移等;语音的识别、合成、检测等。深度学习用于数字图像和语音处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其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算法、开源代码和应用案例等。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输入设备、立体显示设备、输出设备等方面的原理、常见产品、使用方法等。其中输入设备包括三维跟踪定位设备、人体运动捕捉设备、手部姿态输入设备、其他手控输入设备;立体显示方面包括立体显示原理,主动显示技术和被动显示技术;输出设备包括声音输出设备、触觉力觉反馈设备等。双目视觉交互设备的算法原理和开发实践;生物电交互设备的算法原理和开发实践。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以及[1] 魏秀参著, 解析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原理与视觉实践,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2] Pradeep Pujari, Practic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Packt Publishing, 2018.
[3] Kailash Ahirw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Projects, Packt Publishing, 2019.
教学参考:[1] 杨培文、胡博强著,深度学习技术图像处理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2] 唐进民著,深度学习之PyTorch实战计算机视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3] 王晓华著,OpenCV+TensorFlow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1.使用Matlab的Deep Learning Toolbox体验主要算法和代码实例;2.基于Tensorlfow、PyTorch测试、训练和开发图像识别和生成的程序;3.基于Tensorlfow、Kaldi的语音识别程序;4 .Leapmotion原理和开发;5.Myo原理和开发;6.虚拟现实开发程序;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英文名称:Game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游戏软件的基础知识,了解和运用核心技术,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Unity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脚本编程技术,能够实现基本游戏逻辑。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Unity官方文档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教学46学时,实验22学时),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实践教学学时:2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虚拟现实
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机械控制等学科基础上的交叉性学科,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本课程的目的包括:使学生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理论与开发技术;掌握虚拟现实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实践方面,学生能够全面掌握Vizard虚拟现实平台的应用方法,并且能够自主设计和实现出相关的应用系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虚拟现实的定义、特性和组成;虚拟场景的创建和管理;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力觉触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声觉计算;增强现实技术;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应用前景;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数字娱乐技术等内容。在实践方面,本课程将详细讲述Vizard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的应用方法,包括场景构造模块,交互控制模块,物理引擎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网络模块等内容。学生需要在此平台上综合运用各种虚拟现实设备(立体投影系统,六自由度跟踪设备,头盔显示器,立体声环绕音箱,方向盘),开发虚拟现实应用作品。
采用教材:安维华编著,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参考:[1] 美国WorldViz公司,Vizard 6.0 帮助文档,电子资料。
[2] 美国WorldViz公司的Cade McCall编写,Vizard Teacher in a Book,电子资料,2008年。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将在Vizard平台上进行,涉及到的硬件环境包括:个人计算机,立体投影系统,跟踪设备,头盔显示器,立体声环绕音箱,方向盘等设备。学生的实验内容包括:设计并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接口;实现触觉模拟,声音模拟,自然交互,碰撞检测等方面的功能演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作品,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视频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熟悉数字视频处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典型算法、程序开发和典型应用等,熟练相关制作软件操作原理和开发工具使用,开发有代表性演示程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系统学习数字视频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算法等,为学生操作制作软件、使用开发工具、开发演示程序等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包括操作Adobe公司Premiere Pro CC软件,使用Math works公司Matlab、OpenCV、Kinect for Windows SDK和Microsoft公司Visual C++等。
教学内容:以数字视频为输入,旨在改善质量和提取信息,教学各种方法及其实现算法,包括:数字化、颜色模型、运动建模、运动估计、对象分割、目标检测、目标跟踪、时空滤波和复原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相应算法,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 A. Murat Tekalp, 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Press, 2015
[2] Alan C. Bovik, The Essential Guide to Video Processing, Academic Press, 2009
[3] Oge Marques, Practic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Wiley-IEEE Press, 2011
[4] Thomas B Moeslund, Introduction to Video and Image Processing, Springer Press,2012
[5] 张晓燕、单勇、符艳军,数字视频处理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参考:[1] 谢剑斌、徐晖,数字视频处理与显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Oge Marques著,章毓晋译,实用MATLAB图像和视频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宋坤,Visual C++视频技术方案宝典,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J. Caro, J. Horton, Robert Langaniere,OpenCV Computer Visio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Cookbook, Packt Publishing Limited, 2014
[5] Oge Marques, BorkoFurht, Content-Based Image and Video Retrieval, Springer Press, 2012
[6] Maxim Jago,Adobe Premiere Pro CC Classroom in a Book (2014 release), Adobe Press, 2014
[7]Fundamentals of Digit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http://mooc.guokr.com/course/392/
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 2014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2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三个层次上处理数字视频,包括:制作软件操作、开发工具使用和演示程序开发。操作Adobe公司Premiere Pro CC了解应用实例。使用Matlab体验主要算法。基于Microsoft公司Visual C++和OpenCV开发有代表性的演示程序,从而掌握典型算法及其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语音信号处理
英文名称: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语音信号处理是指利用现代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处理语音。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音处理中基本的数学和物理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语音处理中的各种现象,能够通过所学习过的统计理论、信号处理、信息论、模式识别等知识理解和掌握语音处理的前端信号处理和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利用开源工具搭建初步的语音处理框架。
教学内容: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常用语音参数的提取方法,包括能量、基频、倒谱、线性预测系数、Mel倒谱。语音处理的建模方法,包括GMM语音模型、HMM语音模型、神经网络语音模型、端到端神经网络语音模型。语音处理的开源工具简介。
采用教材: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3rd ed. draft) Dan Jurafsky and James H. Martin. 2018
教学参考:[1] Xuedong Huang,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Press, 2001
[2]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杨行峻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8月
[3]L.R.Rabiner and B.H.Juang, Fundamentals of Speech Recognition,Prentice Hall Inc, 1993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开源工具搭建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语音识别系统,特征提取MFCC、Fbank、语谱图等参数,声学模型通过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深度神经网络(DN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连接性时序分类(CTC)方法,使用大量中文语音数据集进行训练,将声音转录为中文拼音,并通过语言模型,将拼音序列转换为中文文本。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GPU编程
英文名称:GPU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限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掌握场景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场景制作的流程及特点。
掌握Unity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作静态游戏场景。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具体内容包括光照,贴图等方面。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Kenny Lammers, Unity Shaders and Effects Cookbook, Packt Publishing Limited, 2013.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信息管理课程群
课程名称:管理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讲解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过程(职能)和常用方法,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各项管理职能运作的程序,重点及常用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讲解管理和组织中的主要概念,组织文化与环境等。
第二部分:计划,包括决策,计划的基础、工具和技术,战略管理。
第三部分:组织,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沟通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的管理。
第四部分:领导,包括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基础,激励员工和领导理论。
第五部分:控制,讲解控制的过程,组织绩效管理的工具等。
采用教材:Stephen P. Robbins. 管理学(第11版,英文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会计学
英文名称:Accounting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会计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信息技术角度对会计活动的决策支持作用有明确认知。
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财务分析和审计的基本原理。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勾稽关系;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会计循环;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财务比率;审计流程。
采用教材:《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英文版),Jan R. Williams等,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7版,2017。
教学参考:1) 《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Gerald I. White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5版,2007。
2) 《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Alvin A. Are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5版,2017。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30学时,实验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企业账簿,上市公司年报,ERP系统
实践教学学时:4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组织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是工具这一角色;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组织、管理与网络化企业;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第三部分:数字化时代的关键系统应用;第四部分:建设和管理系统。
采用教材:[美] 肯尼斯 C. 劳顿、简 P. 劳顿著,管理信息系统(英文版,原书第1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从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入手,讲解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必备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其掌握基础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及后果,本课程讲解的主要问题有:需求和供给、政府定价、外部性、弹性、消费者行为、生产与成本、不同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策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本课程讲解的主要问题有: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货币和财政政策、失业和通胀。
采用教材:1) R. Glenn Hubbard, Anthony P. O’Brien: Microeconomics, 3th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2011.
2) R. Glenn Hubbard, Anthony P. O’Brien: Macroeconomics, 3th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2011.
教学参考: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六版。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六版。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英文名称: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理解一般企业供应链物流中的作业流、资金流与计划控制流(信息流),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方法,熟练操作用友ERP U8中的采购、库存、存货和销售子系统,了解物流信息新技术。
教学内容:本课程立足于企业微观层,面向中观、宏观物流辐射,主要讲解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运作内容、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应用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的技术前沿。
采用教材:李吉梅、李康等.企业供应链高级应用——基于用友ERP产品微课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5。
教学参考:1) 供应链物流管理(原书第4版),[美]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2) 李继鹏,董文婧,李勉. 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U8 V10.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用友ERPU8中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以及相关的应付、应收和总账管理。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查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
英文名称:Electronic Commerce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
教学目的: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掌握互联网主要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并理解当今网络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经营策略。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约34学时,上机实践约17学时。
教学内容: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电子商务概述: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
2. 电子商务主要商业模式:对约10个常用互联网服务(如百度、淘宝、腾讯、爱奇艺、携程网、今日头条、微博、抖音、蚂蚁金服等)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进行案例讨论与深入剖析。
3. 网络广告:包括概念、形式、发展历程、策划制作、效果评估。
4. 网络营销:几种主要的网络营销方法如搜索引擎营销、邮件营销、社区(论坛、微博等)营销等;网络精准营销的概念、维度、实现方法。
5. 网络经济基本理论与竞争策略:信息产品定价、版本划分、锁定效应、合作与兼容、正反馈与网络效应。
采用教材:1) 肯尼斯.劳顿等著,褚晓菲等译,电子商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
2) 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实验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分组作业,每组设计一款互联网服务,完成商业计划书,并使用AXURE RP软件实现产品原型制作。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大作业+笔试
课程名称:商业智能
英文名称:Business Intelligenc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本课程将介绍这三方面技术背景,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课程将通过应用实例来解释它们的原理、概念和技术,使学生明白数据挖掘常用算法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为今后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仓库基本概念、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常用算法、数据挖掘应用、OLAP技术及应用
采用教材:1) 李春葆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应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翁敬农等译,《数据挖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陈文伟主编,《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以SQLServer Analysis Services和IDA为工具:1. 有指导学习模型创建、优化、评价。2. 算法实践:主要包括决策树、聚类、贝叶斯、关联规则、时序、神经网络、时序聚类等算法应用。3.多维数据分析 OLAP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source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阐述清楚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原理和相关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内涵、意义、方法、原理与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应知识和技能到实践中去。
教学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信息检索与管理方法,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管理,信息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等。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2版),陈庄、刘加伶、成卫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实际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打下专业的方法与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结构化及面向对象方法,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建模工具使用。
采用教材:王晓敏 邝孔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教学参考: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阶段,学习使用 Microsoft Visio 、Rational Rose工具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开发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经营型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在ERP软件中的操作实现,让学生意识到ERP软件对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ERP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及其工作流程;成熟ERP软件中生产制造企业典型业务的操作原理与过程,包括物料清单、MPS/MRP规划、产能管理、生产订单、车间管理等。
采用教材:李吉梅. 企业生产制造应用——基于用友ERP产品微课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5
教学参考:1) 周玉清,刘伯莹,周强著. ERP原理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2) 张莉莉,武钢. 用友ERP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教程(U8V10.1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3。
3) 刘翔. ERP原理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3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基于用友ERPU8的企业基础帐套创建与管理、物料清单管理、主生产规划、物料需求计划、产能管理、委外管理、生产订单管理、车间管理等ERP中生产制造子系统的主要模块。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查
课程名称:金融学
英文名称:Financ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了解和熟悉银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采用教材:钱水土,货币银行学(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教学参考:1) 徐进前, Money and Banking (English Version,Second edition),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3。
2) Frederic S.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可视化
英文名称:Data Visualization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掌握视觉感知和认知的基本原理和可视化编码原则;掌握数据定义、组织、管理、分析、挖掘等及数据工作流;掌握可视化的基本框架、基本图表、设计原则等基础理论;掌握社交网络数据、时空数据、文本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常用数据类型的可视化技术与方法。
教学内容:1. 基础篇: 数据可视化的意义、目标、分类、发展历程;视觉感知基本规律;数据的属性、特征等。
2. 技术篇:数据预处理、数据变换、数据可视化编码;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框架、数据映射、视图交互设计、数据美学、可视化隐喻;数据可视化效果评测与用户实验。
3. 应用篇: 空间数据可视化、时间序列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可视化、网络数据可视化、文本数据及跨媒体数据可视化等。
采用教材:陈为等,《数据可视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03.01。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17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tableau或python实现几种常用数据类型的可视化大作业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大作业+笔试
课程名称: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Big Dat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在互联网、金融、医疗、环境、工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海量数据有待研究,本课程将从数据统计分析的数学基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与并行计算,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工具及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应用背景;掌握各类大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大数据分析算法和应用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科学发展情况概述,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典型应用;
(2)数据统计知识回顾,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抽样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
(3)矩阵分解理论,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
(4)HDFS与HBase数据存储,Mapreduce并行计算,大数据分析工具spark,大数据流处理工具storm,图数据处理工具Graphlab和GraphX;
(5)推荐系统,社交网络分析,金融大数据分析。
采用教材:自编课件
教学参考:张尧学 胡春明,大数据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7学时,实验17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期末报告+大作业
课程名称:社会网络分析
英文名称:Social Network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该课程通过讲授社会网络分析(SNA)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分析技巧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利用社会网络进行社会现象分析的整体认识。具体包括:了解SNA的概念、类型,了解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认识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对了解社会现象的作用;认识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掌握社会网络分析的度量指标,了解社会网络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认识论角度理解利用网络进行数据建模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关系数据分析与传统属性数据分析的异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对社会现象进行建模、分析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学生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包括:1)网络和关系,2)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3)关系数据的分析,4)线、邻域和密度,5)中心度、边缘性和中心势,6)成分、核心与派系,7)位置、集合和聚类。
采用教材:约翰·斯科特(John Scott)著,刘军(译).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3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2。
教学参考:Charu C. Aggarwal. Social Network Data Analytics, Springer, 2011.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利用Ucinet软件和Python结合来处理数据。(1)关系数据的建立;(2)中心性和影响力的测量;(3)凝聚子群分析;(4)关系数据的假设检验。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考试方式:分组大作业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本课程包括项目范围与计划管理、项目执行与监控、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和项目运行与维护等项目的整个过程管理。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左美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项目管理的各阶段,学习使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7工具绘制生命周期图、工作分解结构、甘特图等。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IT项目实践
英文名称:IT Project Practic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秋学期、三年级春秋学期每学期按需开课
教学目的:该课程建设为支持学生实践项目而建,以支持IT项目建设通用技能培养为目标,基于项目驱动,整合项目管理、IT项目分析与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内容,使选课学生能够完成所参与项目的作品原型设计。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流程;(2)掌握与需求分析、数据存储设计、产品设计相关的方法与工具;(3)使学生完成其所承担的IT实践项目的原型设计。
教学内容:项目管理概述;项目分析与设计;产品原型设计。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根据每次课程涉及的学生项目选题,按需指定
学时学分:17学时(课堂教学8学时,实验9学时),1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践项目完成项目分析报告、数据存储设计、产品原型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考试方式:项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