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新闻动态

谷歌——大数据时代的好管家

发稿时间:2013-12-09 浏览次数:

【谷歌简介】

    Google公司(英语:Google Inc.,NASDAQ:GOOG、FWB:GGQ1),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Google是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理学博士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营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网站则于1999年下半年启用。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Google在全世界的数据中心内运营着超过百万台的服务器,每天处理数以亿计的搜索请求和约二十四PB用户生成的数据。Google自创立开始的快速成长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的产品研发、并购事项与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公司核心的网络搜索业务。Google公司提供丰富的线上软件服务,如云硬盘、Gmail电子邮件,包括Orkut、Google Buzz以及Google+在内的社交网络服务。Google的产品同时也以应用软件的形式进入用户桌面,例如Chrome浏览器浏览器、Picasa图片整理与编辑软件、Google Talk即时通讯工具等。另外,Google还进行了移动设备的Android操作系统以及上网本的Chrome浏览器OS操作系统的开发。

    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Google 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互联网上5大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用户。Google允许以多种语言进行搜索,在操作界面中提供多达30余种语言选择。除此之外,谷歌还多次入围,《财富》历年100家最佳雇主榜单,并荣获2013年“最佳雇主”。

    Google做事的行为准则是拒绝邪恶的事物(No evil),他们的站点时常包括富有幽默感的特征,如他们的图标有选择的在特定时机内风趣的变化。

    Google 创建于1998年9月,创始人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他们开发的搜索引擎屡获殊荣,是一个用来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简单快捷的工具。Google取

 

谷歌总部

自数学术语googol,意思是一个1后面有100个0。

【发展简史】

    1998年, Google(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然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随着雅虎、国内百度等搜索引擎的相继出现,现代人已经成为“搜一代”,搜索引擎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助手,还成为娱乐工具。

 

     2001年9月,Google的网页评级机制PageRank被授予了美国专利。专利正式地被颁发给斯坦福大学,Lawrence Page作为发明人列于文件中。

     2003年2月,Google接管了Blogger的所有者Pyra实验室,一个主导Weblog网络服务的先锋。巩固了公司从blog发布改善Google新闻搜索的速度和其搜索相关性的能力。

    2004年初的一个最高峰时期,通过它的网站及其客户网站如雅虎,美国在线和CNN,Goo

 

                              Google LOGO图片

gle处理了万维网上的80%的搜寻请求。同年,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成为公有股份公司。

    2005年,Google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同年,宣布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美国在线”5%的股权。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公司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该公司的全球中文名字为“谷歌”。该公司亦拥有“谷歌 cn”、“谷歌 中国”、“咕果 com”等中文域名。10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影音内容分享网站YouTube,是Google有史以来最大笔的并购。

    2007年10月29日,Google公司在中国向二六五网络公司以约2千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史上最短的网域注册名称。同年,Google宣布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为android。

    2008年9月7日,Google Map卫星升空,将为Google Earth提供50厘米分辨率高清照片。同年,Google与金融集团汇丰银行(HSBC)以及国际有线电视集团LibertyGlobal组成名为“O3bNetworks”的网络计划,通过发射16颗卫星将网络服务带入地球上还未连上网络的地区,取名为O3b就是指地球上另外未有网络建设的30亿人口,希望借这样的网络计划工程,真正建立在地球上任何区域皆有连网能力的环境。

    2012年5月,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2012年6月28日,Google I/O开发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开幕。作为移动智能操作系统业界巨头,谷歌在今晨打出了一套“软硬”结合的组合拳,其中包括代号为“果冻豆”的最新操作系统安卓4.1、售价199美元的谷歌首款自主品牌平板电脑Nexus7、外形前卫的社交流媒体播放器NexusQ以及酷炫的概念智能眼镜“谷歌眼镜”,在数量和气势上丝毫不输于同时发布新品的苹果与微软。

 

    2012年9月8日,谷歌称公司已经收购了网络安全创业公司VirusTotal,旨在增强针对自身互联网服务的保护措施。

    2012年10月2日,谷歌已经超越微软,成为按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原因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计算已经降低了台式机软件的市场需求。 

    2012年12月2日,谷歌突然斥资1700万美元收购一家名为BufferBox的电商储物服务公司,该公司的服务主要解决购物包裹递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年,Google员工画“Android进化史”证实下一代Android系统为“Key Lime Pie”。

    2012年12月12日,谷歌关闭在中国大陆市场购物搜索服务。

    2013年1月3日比特网(ChinaByte)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周三称,如果位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Google为亚洲地区用户提供服务的速度最多可提高30%。

    2013年3月,Google正式进军电商行业推购物快递服务。

    2013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监管文件显示,第一季度它完成了8笔收购,交易总额为2.91亿美元。

    2013年6月12日,Google正式宣称收购Waze的交易已经结束。从交易来看,Google要争夺的是地理定位数据,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比如,我们可以用数据来寻找吃饭的地方,查找不熟悉的路。Waze是一家社交地图创业型公司,它收集实时用户交通数据,可以帮助司机寻找到达目的地的最快路径。

【重组高层】

    谷歌最新消息是,谷歌高层曾经特别稳定的管理团队正在“大洗牌”——掌管Chrome和App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桑达·皮查伊将同时接管安卓部门,而安卓部门的创始人和主管安迪·鲁宾将就此退任。谷歌地图、商务和支付业务的主管将调入公司的特别团队Google X。这样一来,地图部门就并入了搜索集团,而商务和支付业务将被整合到广告产品部。同时,谷歌的产品团队从七支缩编到了五支。

“打造亚非无线网”

 

谷歌公司搭建空中信号平台

    谷歌公司计划筹措资金,打造并协助管理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的巨大网络,来帮助大约10亿人连接到无线网络。为了使这个项目能够实现,谷歌公司已经组装了一款廉价的智能手机,这款手机能够以低功率的微处理器运行安卓程序。

    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的是,谷歌公司的信号将通过高空信号传输,比如说气球和汽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数百平方公里的信号覆盖。谷歌公司也考虑使用卫星来实现同样的目的。与此同时,谷歌公司的说客也在发展中国家做着努力,试图让它们允许自己使用为电视广播所保留的电波。

    小规模的测试目前正在南非的开普敦进行当中,工作人员通过一座基站向数公里外高校中的无线接收器发送信号。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软件测试哪些频谱范围无法用于电视广播,以及哪些能够在任何时候都用于无线网络。谷歌公司在一篇博客帖子中声称,对于那些通讯设施缺乏的农村地区来说,这项技术非常适合于提供一种低价的通信方式。

谷歌与苹果

    根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民意调查,谷歌在美国成年人中有82%的好评率,而苹果有72%的正面评级,Facebook则困在60%左右,该调查结论是随机抽取1007名美国人的问卷调查得来的,精确率确保在3.5%以内。

    安卓系统是开放的,谷歌提供了几乎每个人的日常实用程序,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所要找的。Facebook也确实连接着我们的亲朋好友,但社交网络似乎总是在隐私问题上惹麻烦。有趣的是,谷歌只是一个隐私倡导组织的目标,它可能拥有比Facebook更多的用户数据,但它似乎是通过从消费者的身份获取的。

    苹果是个异类,它高贵又倨傲。虽然它有其狂热的粉丝,有炫目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它在物质上过于关注风格,和三星的长期专利斗争也以侵权告一段落。苹果的声誉较以往下降最快,其中的核心产品如iPhone和iPad销量也开始下降,从81%的好评率沉没71%的分数。

    谷歌乐于分享使安卓在智能手机时代站在了巅峰,Facebook也通过技术手段跟进用户日益膨胀的需求。反观苹果,其在移动后PC设备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加上谷歌不断研发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科技创新巨头三星的咄咄逼人,苹果应该认真考虑客户的需求了。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