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新闻动态

信息科学学院教学质量周圆满结束

发稿时间:2019-12-25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2日到6日,教务处举办了“教学质量周”活动,信息科学学院积极参与并配合,完成了多项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 教学沙龙:如何提高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质量

2019年12月2日中午,信科院教师进行了题为“如何提高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沙龙。教学沙龙旨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为提升信科院本科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教学沙龙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罗智勇老师主持,罗老师首先介绍了信科院本科教学情况,其次由教学督导杨萍、李吉梅老师介绍听课情况及问题分析,接着各教研室负责人及代表发言,计算机教研室、语言智能教研室、数字媒体教研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数理教研室和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分别介绍了各教研室课程群及开课、授课情况。最后,大家就备课、课堂教学等进行了经验交流。

二、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第一讲精彩开讲

12月3日上午,学校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我校信息科学学院于东副研究员在主楼北侧255语言实践演播厅,为大家展示了一堂信息技术导论专业课与思政元素有机交融的示范课。

教务处副处长陈亮做开场动员讲话,他评价于东老师的《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有三个第一:该课程不仅是信息科学学院第一门建设的课程思政课,也是我校第一批课程思政建设课,同时是学校组织的第一堂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代表着我校课程思政供给方面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于东老师公开课内容为“操作系统概述”。在讲到“虚拟内存”这一概念时,于东老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矛盾论,教授学生如何发现和抓住矛盾及主要矛盾,精准迅速解决问题。课程的最后,于老师结合操作系统这一本讲主题,用简短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了两个科技人物:WPS软件创始人、“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2019年11月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支撑他们取得卓著成绩的是十年磨一剑及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频频点头。

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于东老师认为老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同时也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努力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巧妙融合,生搬硬套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三、 信科院有两位老师作为教学优秀教师获督导推荐

教学质量周前夕,校教学督导组根据日常听课,分别从各学部(院)以评语方式推荐了14位教学优秀教师推荐给全校教师。督导们的评语中有点赞,有期望。“北语教务” 微信公众号分五期推出评语。这14位教师是:

朱  彤(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王  磊(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于  璐(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李耘达(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陆  薇(外国语学部)               米  慧(外国语学部)

Kelsey Charles(外国语学部)         金  彪(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侯文华(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梁慧婧(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于  东(信息科学学院)             陈  蕾(商学院)

赵慧周(信息科学学院)             李秋实(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 信科院多位教师在教学表彰大会中获奖

12月3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度教学表彰大会于逸夫报告厅隆重召开,这是向一年来取得各级各类教学奖项的优秀教师表彰、总结和致敬的盛会。校长刘利、副校长张旺喜、副校长张宝钧、校长助理郁有学出席表彰大会,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各学部(院、系)负责人及教学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百余名教师参加,教务处副处长王瑞烽主持大会。

表彰会上,刘利校长代表学校向获奖教师表示祝贺、感谢。刘利校长强调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向广大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一流的人才;二是要开拓进取,做教育教学改革先锋;三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科研和教学的相辅相成。刘利校长指出,当下正是我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努力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人才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希望各位老师秉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从优秀走向卓越。

张旺喜副校长宣读了《关于2018—2019学年教学表彰的决定》。2018—2019学年,我校进行了多项教育教学评比,推荐优秀的教师和教学成果至教育部、北京市等参与评比获得多个奖项。此次大会分别颁发了“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第十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首届北京语言大学青年名师奖”“北京语言大学教学标兵”等18个奖项,获奖教师146人、192人次(包括团队成员)。颁奖环节,刘利校长、张旺喜副校长、张宝钧副校长分别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信科院共有8位教师获奖。

五、信科院学生领取2018—2019学年中国本科生奖学金

12月3日下午,“初心•逐梦”2018—2019学年中国本科生奖学金颁奖典礼于主楼209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倪海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贵生,党委常委、副校长黄益方,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郭鹏,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王胜春、唐宇出席活动。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教育基金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学部(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家长代表、获奖学生代表和2019级学生共四百余人参加了本次颁奖典礼。学生处处长黄展主持颁奖典礼。

在高亢的国歌声中,表彰大会正式开始。马贵生副书记宣读了《关于对北京语言大学2018—2019学年获评奖学金的中国本科生予以表彰的决定》。黄益方副校长以“不忘初心、 勇敢逐梦以奋斗青春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发表讲话,对同学们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锤炼精神品格、坚持苦练内功,保持奋进激情、做立足北语、放眼世界的德才兼备的北语学子等三点希望。校领导和设奖单位代表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奖。

在交流分享环节中,艺术学院张茹媛等九位同学作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奖学生代表,分别从勤奋求学、服务社会、发展特长、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等方面讲述自己的逐梦历程,他们情真意切的讲述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信科院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王雨晨同学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

六、教育技术前沿论坛:金课、MOOC和翻转课堂

2019年12月4日, “教学质量周”活动期间,信息科学学院在主楼南侧304举办了题为“金课、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前沿论坛。此次教育技术前沿论坛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罗智勇老师主持,论坛不仅在学院内引起反响,还吸引了学院外人员的参与。


论坛首先由教务办唐海燕老师介绍教育部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金课、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翻转课堂等概念,以及如何建设及申请金课。随后,于东老师、石嘉明老师、李吉梅老师、赵慧周老师和张崇老师分别分享了MOOC课程录制经验,以及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并展示了一些课上课下混合课程的数据,为其他老师提供了极其丰富及宝贵的借鉴经验。最后,各位参会老师就主题进行了积极讨论,多位老师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收获很多,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在接下来的教改项目及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请中也会积极参与。


七、 2018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总结会暨《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榜单》发布会召开 

12月6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总结会暨《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榜单》发布会在逸夫报告厅召开。张宝钧副校长出席会议,各教学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陈亮主持。

张宝钧副校长首先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希望我校学子能继续发挥所长,在竞赛场上团结协作、激发潜能,在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勤学多练的态度,展现北语学生风采,为母校争光。教务处副处长李晓波对2018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进行了总结,对我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基本概况、参赛科目、所获奖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教务处副处长陈亮对《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榜单》从缘起和背景、研制与调整、完善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信息科学学院冯艳宾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在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大赛的经验和心得,指出跨学科竞赛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意志品质和合作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竞赛中不断成长,成为契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外国语学部曾姝媛与商学院级孙小涵两名同学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在展示自己获奖成果之余,表达了对指导教师的感谢之情。同时,也对各自参与的赛事流程及获得奖项的经验进行了说明,以此来鼓励广大学生都能参与到学科竞赛中,锤炼能力,提高水平。

最后,张宝钧副校长宣布北京语言大学首届教学质量周圆满闭幕。

此次“教学质量周”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