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准备工作
“计算机网络工程”是一门实践课,本来每周都要在网络实验室做一个实验项目,现在没有实验条件,我本人都进不了校门,所以两条腿走路:
1. 利用中国大学MOOC。要求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选择《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唐灯平老师)这门课,内容与我们的课内容相近(图1),实验环境是Cisco Packet Tracer,一款思科公司的网络模拟器软件(图2),可以同步学习,补充我们需要练习的一些基本操作。如果学生修完这门课,拿到证书,可以认定学分。
2. 北语慕课。目录中是每周教学安排内容,目前更新六周。初始设计是与大学慕课选修的课配合,反转答疑、辅导练习、学习在软件模拟器中完成一些实践内容。力争尽可能多学习理论知识,准备返校后集中精力完成必须在实验室的实践项目。
02.学习平台
1.北语慕课,目录是每单元内容安排,课件上传在资料栏,实验报告在作业栏提交,错过提交时间可以私信发给助教老师。
2.中国大学MOOC,辅助学习思科技术和命令,练习模拟器用法。
3.钉钉,直播上课。
4.微信课程群,通知、组织活动、讨论,答疑指导学生学习。
03.教学过程
有先修课要求,开学前清退了计算机网络课不及格的学生,计算机专业有不及格学生请求修课,自己承诺开学计算机网络补考一定通过。
开学后发现大学慕课的课程设计和我本人的思路设计差异很大,主要是讲解主要技术相关的配置命令,在模拟器软件中可以进行练习,每个单元做一些选择题型的单元小测试。我的课程是用项目教学法组织的,每个单元除了技术原理、配置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基于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项目练习,完成之后还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之后的教学方式就改为以我为主了,要尽可能的把每周的实训项目迁移到思科网络模拟器上,由于自己的课是在锐捷网络平台上设计的,ppt要修改,增加在模拟器上需要调整的命令说明,最重要的是要在模拟器上用思科命令重做所有实验,思科平台有很多思科的私有协议锐捷设备是没有的,而有些实验只能用思科的私有协议完成。所以每周的备课工作量剧增,有时候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内容,因为一些诡异的结果花费大量的时间调试。中国大学MOOC的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思科的一些技术和配置细节。
第一周录了5段视频上课用,因为太耗时间,从第二周起改为直播上课。按照课表时间,每周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训课。
目前课程发布到第六周。
04教学感受
第一次开始线上教学,基本比较顺利,学生反馈钉钉平台上课比较流畅,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比线下课堂花了更多时间学习,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通过回放功能反复听课。自律性不足的学生可能拖拉,不能按时交作业,在实验室的话他们无法逃掉。
教师的工作量一点不比线下课堂少,盼望赶紧开学返校。
评价方法和模式还在摸索中,平台记录了不少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