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9:00,2016年(第9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电影组总决赛在北京语言大学开幕!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的。该赛事活动始于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已经被CCTV以及不少企业采用。2015年,已有过半的本科院校,211院校以及大多数985大学参加了比赛。大赛帮助大学生们提高了综合素质,激发了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兴趣和潜能,还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水平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服务。
本届微电影总决赛,共有来自86所高校的187件参赛作品、416名参赛选手和116名指导教师,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参加8月3日至8月7日举行的全国性的总决赛。本届大赛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大学生用微电影这种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去阐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本次微电影组大赛得到了教育部语言与文字信息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朔日科技公司的大力协助。

在微电影组决赛开幕式上,首先是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伟致辞,她对大赛为高素质文化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提供平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大学生们寄予了殷切的厚望。
其次,华中科技大学的参赛队员代表杨卓睿同学表达了来京参赛难能可贵的感受,并表示在大赛期间要遵守赛事规定、赛出团队风采的决心。
然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下属的评比委员会的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文新教授,对大赛为提高全民计算机素质、促进计算机教育宣传与普及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感谢。
接着,国家一级导演王学新教授代表大赛评委,向所有参赛选手承诺严守大赛评委守则,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件作品。
最后,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顾问、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卢湘鸿教授,强调了选手在京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比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此次微电影大赛的意义。
决赛期间,参赛作品将通过分组答辩、作品复议等环节决出竞赛奖项。优秀作品和有特色的作品,将在8月6日向全体参赛人员展示,并由评委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参赛人员将通过这一环节增进沟通与交流、拓展视角,这也使得本项赛事不仅是一个竞赛平台,更是一个促进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交流平台。






上午10:30,评委会议在教一楼301正式举行,卢湘鸿教授和邓习峰老师主持该会议。会议上,两位老师向评委们具体讲解了答辩评判过程中的纪律和原则,强调在贯彻整个评审过程中,各评委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共同促进计算机大赛的发展。最后,参会评委熟悉评分系统,为本次比赛的评比做好了充分准备。


中午13:00,第9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电影组决赛首日答辩会,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一楼的6个答辩教室顺利举行。
各参赛队伍现场展示了他们的微电影作品,并对各自作品的创作灵感、故事背景、拍摄技巧、剪辑处理等细节作了适当说明。在认真观看了参赛作品之后,各位评委也从题材构思、拍摄手法、后期制作等角度与参赛选手们进行了交流,同时对参赛作品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选手们也表示通过与评委老师的交流收获良多。
今天共有138支参赛队伍参加了答辩环节,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到学习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从先秦诸子的学说到传统美德的弘扬,从严肃性的纪录片到趣味性的故事片。参赛作品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运用多元视角、多元题材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独特的微电影视觉盛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和人文情怀。希望在接下来的答辩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