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学院专业设置说明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是信息科学学院开设历史最久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外语能力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具有语言信息处理专长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设计,强化外语、语言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外语能力强,具有计算机、语言智能、大数据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信息社会不断增长研究和开发需求。
专业特色:
结合北语“小联合国”的优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形成自身的特色。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在高年级培养语言信息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备文本处理和分析基本技能,可以在教学、研究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智能、大数据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攻读相关方向的硕士学位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人工智能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强、在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能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在教学、研究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工智能研发、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特色:
基于学校语言学的学科优势与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图形图像领域的特色研究和师资力量,将人工智能与领域应用交叉融合,在解决人工智能+语言相关领域问题上具有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与编程实践能力,英语水平高,有较强竞争力,进一步申请与攻读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关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够进行国际项目研发开发,能够融入跨国公司与团队的高素质人才。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对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锐性的专门人才;培养具备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工程相关技术知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等各种手段获取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定量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掌握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持组织管理决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专业特色:
面向语言智能培养本专业人才:培养了解语言智能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够将语言智能与各领域智能应用相融合,解决领域信息管理类综合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能融入跨国团队的国际性人才。
4.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面向“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的发展方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多层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具备多层面专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在人机交互、智能媒体处理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设计等工作。
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数理和软件基础,以及数字媒体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专业英语水平良好,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学生能够熟悉语音、图像、图形、视频等基本算法,掌握基本原理、主要算法、程序实现和实际应用。学生能够具有开发游戏、虚拟现实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主要工具,能够开发能实用化的应用。
专业特色:
在知识结构方面,了解艺术设计基本常识,熟悉数理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和实践;系统掌握和熟练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主要算法和主流工具,包括算法实现和应用、媒体开发和设计等多个层面。
在素质要求方面,有较好的人文和艺术素养,数理和软件基础素质较高,对多种数字媒体的算法、开发和设计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能够结合北语特点,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系统的数据思维能力,能够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的软硬件及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综合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基于学校语言学学科优势,整合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与知识工程领域的研究特色和师资力量,将大数据与领域应用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处理和展示能力以及解决行业领域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