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校企合作!北语信科学院与中工互联签署双项合作协议,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发稿时间:2025-05-30

2025年5月27日,中工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智振、董事会秘书刘青一行访问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与学院党委书记李超、院长罗智勇就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双方正式签署《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与中工互联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和《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与中工互联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标志着校企双方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签约仪式上,罗智勇院长向智振董事长颁发学院实习实训企业导师聘书,并发表致辞:“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推动产业变革,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中工互联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丰富。此次聘任企业导师,希望邀请企业专家参与项目指导和实践教学中,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合力。”

立足“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共绘协同创新蓝图

本次合作以“协作开放、优势集成、联合创新”为宗旨,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创新。双方将依托协议框架,在科研平台共建、项目联合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合作,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共同体”。

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表示,中工互联将依托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积累,积极参与到北语信息科学学院科研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过程中,推动科技成果的广泛落地。

共建科研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

根据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在工业人工智能、语言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实验室将设立由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负责科研方向规划、项目评审及成果评估。双方约定每年召开科研规划会议,确定不少于一项联合开发项目,通过产品研发、算法优化、数据建模等工作,实现“科研-转化-应用”的一体化发展。

建设实训基地,贯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实践育人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工互联将优先录用学院毕业生,每年接收不少于5名学生参与真实工业大模型项目实践。企业技术骨干将担任学院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环节,构建"课内教学+课外指导+企业实践"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发教学案例、实践课程和微专业模块,举办前沿论坛和技术培训,提升学生的产业认知与就业竞争力。

深化合作,共筑科技教育新篇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北语信息科学学院与中工互联的战略合作,不仅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产业支撑,也为企业储备了创新力量。未来,双方将在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智能语料平台开发、产学研融合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典范,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陆瑶

图片:陈曲

审核:李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