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身边的信科人】 超能量 满执着——信科院学办主任李超老师专访

发稿时间:2013-12-14

【个人介绍】:

李超,博士,辅导员,信息科学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

2000-2004年,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

2004-2007年信息科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2010-2013年信息科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

2012年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

1.李超老师,看您平时微信的朋友圈都知道您是一个文艺青年呀!听说您对摄影也格外的有研究呢,请问是什么契机让您喜欢上摄影的呢?

答: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摄影师,所以我从小就喜欢通过镜头来看这个世界。 我是北语第二任摄影社社长(2001年),当时摄影社的理念就是: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来说,摄影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教会我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中,不断重新发现细节、重新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在北语,我就时常将自己当做一个外国人,从来没有来过这里,这时候一些习以为常的人、物、景,就变得好像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一样。

摄影,也教会了我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思考问题。比如一只小猫、一片草坪、一个小孩,学会把你手中相机的机位放低,放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你也爱好摄影,那么不要担心你的器材不够出众,只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你也能抓住那些“决定性的瞬间”,你也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希望同学们在业余时间,把相机带在身边,多记录在你身边发现的美,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

2.从2000年来到北语,13年多了,您与咱们信息科学学院一起成长,见证了她成长的每个过程。请问您认为我们信科院与其他学院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答:“语言”和“专业”的结合是咱们信科院培养人才的特色,我们学院的学生不仅英语好,英语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学生有资格考TEM-4和TEM-8,很多同学还懂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特别受用人单位青睐。我们学院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处理基本素养的综合人才。信息处理,并非仅指狭义的“语言信息处理”,而是广义的“信息”,教会大家在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另外一个特点是: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在学习信息科学中受用,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能够指导你,让你变得更加地清醒,提高做事的效率。

另外,信科院最强大的科研实力是语言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专业方向。聪明的人,是会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的,希望同学们多参加老师的各类科研项目,让学院的优势,成为你自己独特的优势。

《牡丹鹦鹉》-动物系列(李超老师摄影作品)

3.从您的履历表可以看到,您十分的优秀。那么当初是什么信念让您毅然决然地放弃其他机会,而选择留在我们信科院当一名辅导员呢?

答:这个问题有很多的学生、朋友不断地问我。先让我回忆一下初到北语时的情景吧!因为高考差一分,与第一志愿的北京师范大学擦肩而过,被调剂到刚成立不久的北语计算机系。那是一个初夏,从老东门进来,看到的景象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浓密枝叶的梧桐大道两侧,是在草坪上或坐或立的金发碧眼外国人,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水味,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那一瞬间我就爱上了这里。信科院的前身:计算机系,当时只有六十个人,男女比例1:1,各种条件和现在相比相差太多,其他学院也好奇怎么从哪里来了这么一帮学理工的姑娘小伙儿!然而团结和积极的信科人从不服输,在各种文体比赛、文艺活动中一次次摘得桂冠,让其他院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这种团结、积极的精神一届一届地传了下来,我想这就是信科精神!而我自己,对信科的情谊也一天比一天更加深厚。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因此,在我本科面临毕业选择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这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中继续深造,与她一起成长。毫不隐瞒,我在研究生期间,在西门子工作了一年,小到做一根RJ45的网线,大到帮助部门搭建一个MIS系统,我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临近毕业,企业也非常希望留下我,并且给出了很好的薪水。但是,深思熟虑之后,我的内心告诉我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当时我真实的想法是:西门子毕竟是一个外企,虽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最终还是为这个企业、为德国奉献青春。与其这样,还不如将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我的国家,奉献给我爱的事业,奉献给我的梦想!因此,我毅然决然地回绝了西门子,回到了北语。这一遭,让我更加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当一个辅导员,做学生工作一转眼已经将近10年,但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所以我每天醒来都是充满力量!虽然跟我同学相比,或跟在西门子相比,我的工资要低很多,但每当我帮助一个走偏的学生纠正人生方向时,每当我启发一个迷茫的学生,明晰未来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谁时,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变成一个积极、向善懂得感恩的人时,我就会觉得无比的充实和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我想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呐喊》纪实系列-深圳地铁,末班车(李超老师摄影作品)

4.从信科院的一名学生,到信科院的一名老师,您是如何完成之间的转化的呢?作为老师,您认为您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什么方式相处呢?

答:一方面,服务。我把学生比作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的服务对象。我不喜欢大量输出我个人的价值观,我希望把自己和学生放到一个水平轴上,希望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那样就不是简单地输入了,而是1+1>2了!因此,我习惯把学生的想法放在第一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具体目标。

另一方面,引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不希望将学生塑造成我或者其他某个人,而是塑造成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教会学生自省,引领学生,做一个向善的人,健康的人,积极的人,可以给他人传递正能量的人。

5.“做一名大学的辅导员是我的人生理想。当辅导员比‘当大官’、‘挣大钱’要高尚得多。因为辅导员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能让学生朝着健康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那么您认为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什么样的人生方向才是健康正确的呢?

答:所谓“君子不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答案。首先要理性地思考,知道自己是谁(who),自己在做什么(what),为什么这么做(why)。我希望每个走在大学校园里的同学都是目光炯炯,而不是眼神空洞的。没有激情和冲动的青春,不叫青春。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并愿意用实际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6.我们知道您在大学期间的表现非常的优秀,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遗憾,请问您大学期间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答:说来惭愧,这个遗憾没有对其他人说过。宋柔教授是信科院的创始人之一,是学院的前任院长,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我这辈子最尊敬最佩服的人。大学本科期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成为宋柔教授的学生。当时,我脑子里有很多疑惑,对于自然科学、对于哲学、数学、历史……特别想跟宋老师求教。但是宋老师在我心目中太高大太完美了,我不敢跟他说话,怕他笑话我,我觉得我跟宋老师差的太多太多太多了……这种自卑,一直不断地激励着我。

于是,我决定用考博的方式来挑战我自己。一年多没日没夜的备考复习,那一年的三十儿晚上,外面爆竹震耳,我却在我的书房里埋头复习;出差的动车上,8个小时我在小桌板上看论文没有抬头。终于在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宋老师唯一录取的一个博士。终于,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可以和宋老师面对面地讨论学术问题!原来,我不敢跟宋老师说话,现在,可以在宋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和宋老师激烈地讨论,当时我的一个想法:我太幸福了!我的人生终于完整了!但是在职读博却是难以想象的痛苦,看着全脱产的博士可以从早到晚学习,我是羡慕嫉妒恨,我只能在下班后编程、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因此,几乎每天都是12点后才离开办公室,主楼南每天12点锁门,几乎每天我都是从主南的小门一层窗户跳出,也因此受伤了好几次。那种痛苦和孤独,是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的。就这样,我终于用了三年,按期毕业,拿下了博士学位,这也几乎是宋老师唯一一位在职三年读下学位的学生,也是学院本、硕、博本土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当然,这离不开我另外两位博士生导师:荀恩东教授和安维华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也少不了陈霞书记的鼎力支持和三位同事的无私帮助。

因此,至今,我的大学,不存在遗憾。另外,我想对信科的所有学生说:不要像我一样傻,认为老师会对自己的疑惑不屑。要大胆地开口,多跟老师交流想法,讨论问题。信科的老师都是非常好的老师,十分平易近人,从他们每个人身上,你们还能学到很多很多。

《夜·五道口》-风景系列(李超老师摄影作品)

7. 李超老师,了解您的人都知道,您对IT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您认为在大学,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技能是什么?在IT界工作,我们又亟需什么样的技能和精神?

答:这种技能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IT行业的人更应该如此,身边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需要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需要独立思考。

另外,作为ITer,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嗅觉,去捕捉IT界最新的动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以服务人类社会。

8.大学是我们可以广交朋友的地方。您之前在学校的时候参加过学生会这类的组织吗?请问您大学里的社交圈对您后来的发展有多少影响或者帮助?同时,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您认为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接触什么样的人呢?

答:除了摄影社,我在本科时参加过院学生会,在主席团工作。参加社团组织,有利于塑造完整的人格。

我的交友之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北语更要培养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兼容并包的精神,这样友谊才能保持得最长久。

要多跟比你优秀的朋友在一起,多跟能够获取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9.我们知道,您平时的做事非常讲究效率,您的“开会成本理论”格外的让人记忆深刻。您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高平时做事效率的建议吗?

答:计划+执行力,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我的习惯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短可以是一上午的,一天的、一周的,也可以是一个月的,甚至一学期、一学年、整个大学的。没有计划,我会觉得我活的不清醒。

计划容易,践行难。另外一点就是在计划之后的践行:执行力。先做重要的,先做难的;说到做到,雷厉风行,不拖拉。

《农村的孩子》—人物系列(李超老师摄影作品)

10 .很多大一同学们不知道怎么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社团等业余时间,对此您有什么话想送给同学们吗?

答:重要的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限定出学习以外的时间,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就要给自己提个醒。这种时间表是可以借鉴模仿的,可以向一些时间规划的好的学霸同学取取经。学习的时候拼命学,玩儿的时候拼命玩儿。

建议大家,尤其是大一的同学,参加社团、参加学生会等组织可以,但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参加太多社会活动,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学院为大一同学开办的晚自习,大家一定不能缺勤,每天再忙,也要抽出学习的时间,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游戏成瘾,无异于吸食毒品,多少个鲜活的例子都在不断地证明:它可以让一个拔尖优秀的学生变成一个行尸走肉!一定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