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身边的信科人】信科才子,指点迷津——信科院于东老师专访

发稿时间:2013-12-20

个人介绍

于东,信科院讲师。

2000年至2007年在山东大学就读,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至2011年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在学期间,历任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硕士研究生班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2011年毕业后就职于北语,任讲师。

主要科研方向为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内容包括统计机器翻译、中文词语计算、中文科技术语计算。

2011年参加全国计算语言学会议期间游览龙门石窟

1.第一次教课经历和感受

第一次教课是教10级,在这之前对于上讲台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但教课的情景仍然记得很清楚,星期一新学期开始,在主楼的大教室上课,同学们在很兴奋的聊天,我从后面默默地走了过去,走到讲台上转过身的时候,同学们才意识到老师已经来了。开始上课以后就比较顺利了。对我来说,讲台就像一个舞台,一旦站在讲台上,就立即抛去其它一切,专心演绎我的课程。

2.是什么促成了您现在幽默风趣的教课风格

这个要从我来学校求职试讲时讲起了。当时我来试讲课程,咱们的老院长宋柔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学生都不喜欢你的课,你应该怎么做? 我当时想了想说:那肯定是我自己的原因——学生们是希望通过听课获得新鲜知识的,而知识不会有问题,因此如果学生不喜欢听我的课,那肯定是我自己出了问题。说到“风格”,我觉得还谈不上,可能有一些小窍门吧。比如课堂上,我能看到认真听课同学们的眼睛。如果我只能看到大家的头发,那就说明课程出问题,这时就需要找个有趣的话题侃几句,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精神起来。很多同学都知道我经常刷人人,这样我可以知道同学们在做什么、关注什么。积累多了,在课堂上就能够找到一些有趣的话题,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里。当老师最怕的就是课堂上默然无声,没有人听,这是非常失败的。

3.您觉得您为什么这么受学生们的欢迎

大概是因为我经常在人人上跟大家聊天开玩笑吧,哈哈。——多沟通,多交流。我经常在人人上跟学生开玩笑,比如某同学发一条状态:今天又没做完作业。我立即就回复:赞!——至少意识到自己没做完作业了。我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年轻的态度,既然年轻,就要有点活力,能把这种活力传递给大家,我就很开心了。

4.对于13级新生的印象

第一印象是你们与前几届的学生相比更成熟一些,更早的接触并融入社会。女生们会化妆,男生们也不再只穿黑色衣服。有想法,有活力,有能力。然后你们这届学生里有才艺的人特别多,在文艺体育方面是比较突出的一届,大家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出来的能力也非常好。但也不得不说,与往届相比,你们对课业学习没有那么重视,倾注的时间和精力在下降。借这个机会我也想跟大家说几句。在进入大学前,你们已经有具有了很好的修养和开阔的视野——这是我那个年代是在大学阶段才开始培养的,你们已经提前完成了,这很好。但这只是你们的基本素养,而不是你们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你们要以此为起点,找到自己的方向。毕业后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2010年参加ISCSLP会议期间游览日月潭

1.对于学习Linux的方法和技巧

Linux是一个比较有用的课程。我对大家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在任何时间看到Linux不陌生、不害怕;二是能用Linux做一点基本的事情。能做到这两点,我认为就过关了。——不是为精通,而是为未来留一个契机。

对于学习Linux,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多练习,了解它的思想。把我给大家的东西(讲义、操作、代码)理解、记住、会用、会用脚本完成简单的任务。

6.在大学里想要脱颖而出,只学习成绩好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您认为大学里,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哪个更重要?

我觉得,这三者并重。学习能力是对每门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它们可以做什么。实践能力是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社会能力是能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保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这样的同学,可能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社会生存能力或者别的方面有所长,比如玩一个爱好,特别精通,已经能靠它生存,那么也并非不可。但这毕竟是个例,有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而且,他的成长道路也必然不是一帆风顺。如果所有同学都去追求这样的“成功案例”,风险是很大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而言,在低年级的时候应该脚踏实地,先保证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做出一些调整。

7.如何在行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咱们学院以“计算机能力+语言能力”作为咱们同学的优势和特色。其实,两者的不同程度的组合,能够创造非常好的就业机会。以计算机为主,语言能力为辅,使得我们能够比工科院校的学生稍具优势,而以外语能力为主,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则能够在科技型外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其实,老师们给同学们规划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契合社会需求的。所谓优势,其实就是你能在某一方面领先于你的同龄人,那么你就能得到好的机会。

8.对大学生活的印象是什么

我的大学时代正好经历了互联网的从无到有,可以说前半段过的是70后的生活,后半段过的是90后的生活。大一的时候,QQ都还是非常新奇的东西,上网的费用也很高,平常也没有很多娱乐方式。所以空闲时间基本都在上自习。到了后来,就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网络游戏等等。相比之下,你们现在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要比我们当时好很多,但这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你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劣势就是你们面临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2009年参加中日口语翻译研讨会期间游览京都-清水寺

9.在面临就业时,如何选择工作岗位

当时主要是思考,我适合做什么。我觉得我的性格去企业做工程师肯定会做的不错,但是我不一定会喜欢。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经常有一些想法,又喜欢去教育别人,所以选择来当老师。其实,求职是人生大事,有两个误区,第一个是唯物质论,薪水越高就越好;第二个是攀比,某某去哪去哪,某某做什么什么。在就业之初,要慎重选择一个你适合、能够做下去的行业。如果能够坚持从事一个行业15年到20年,那么你肯定是业界优秀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找好一个方向,坚持下去。

10.关于业余爱好

我的好奇心很强,会喜欢琢磨一些别的东西,也曾经有过很多爱好。首先,一个好的爱好是你能够坚持很长时间随时想起它,随时去琢磨它、玩它的,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其次,不要耗费太多时间和资源,否则它就成为了你的一个消费,而不是爱好了。最后,要在喜欢的同时,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使得这项爱好成为提升你自身品位、修养的途径。

11.对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有什么话想说

(1) 好好学习。你们的课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仔细去听一听,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2)珍惜老师们的工作,每个老师在上台之前,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备课,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是对老师们最大的尊重。

(3)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现在不流行博学的人,而流行专才的人。在某一个方向有独到的地方,有独到的见解,那么你以后的机会会多很多。但是如果你泛泛地去学一些东西,什么都知道,可能到最后你只会成为一个泛泛的人。

(4)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有想法的人,有想法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能够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尽早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条可行之路。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临的时候,再去思考,要把准备工作放在前面,未雨绸缪。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