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学校、学院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来园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们相聚在这里,为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庆祝10周岁生日。“近乡情更怯,归校意更浓”,见到各位恩师和昔日同窗好友,分外亲切。在此,我谨代表十年来从信科走出的毕业生向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庭院深深,芳草茵茵,美丽的校园承载了信科人难忘的成长记忆。梧桐参天,风华十年,大学岁月就随着萌发又飘落的桐叶,洒在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里,我们曾因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失落,曾为学业和前程而困惑,曾在冥思苦想中上下求索,曾在恋恋风尘中品味甜蜜与苦涩。在这里,我们风雨兼程,不断超越自我;在这里,我们体验着成长的烦恼和快乐。
信科十年,给了我们一个重逢机会,一个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追忆往事,畅谈今天,展望未来。
今天,我们归来,又看见了恩师们殷切的目光,这目光中,有欣慰和喜悦,也多了些沧桑和感慨。十年里,你们筚路蓝缕,经历了创业的艰辛,诠释了耕耘的意义。你们默默无闻,甘于寂寞,传道授业,无私奉献。你们身体力行,向我们传授了为学的方法,也传授了为人的态度。师恩如海,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耐心与真诚,你们将我们引入信息科学的殿堂,又在毕业时目送我们远行。亲爱的老师们,请务必保重身体,祝愿你们在十年之后,依然潇洒美丽!
在这里,我们还要把特别的敬意献给我们的老院长宋柔教授,老书记焦峰老师,感谢你们带领信科师生白手起家,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这句话是否合适,请师兄酌)
今天,我们归来,又看见了昔日同窗的微笑。当年同桌的你,是否已穿上他的嫁衣?感谢那些一起拼搏、互相扶持的日子。因为有你,往事更加精彩,回忆更加美丽。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图书馆里占座自习,考试前的通宵达旦,卧谈会中的轻声细语。也许时光模糊了你的记忆,但请不要忘记你出发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当心存感激,因为我们都带着那块用青春年华铸成的烙印:信科、北语。
今天,我们归来,看见了信科的生力军——在座的各位师弟师妹。信科十年,也是80后到90后更替的十年。与我们相比,你们拥有更加优秀的师资、更加完善的教学条件,相信信科的舞台会成为你们施展才华的天地,信科的经历会成为你们人生华章的开篇。书山览胜惜今日,学海扬帆莫等闲。天高自有云开处,寒窗苦罢尽甘甜。希望你们:运指如飞,用辛勤铺就成才之路;神机妙算,将梦想化作坚实足迹;继往开来,用佳绩续写信科辉煌;自强不息,多留下一些青春无悔的印记。
十年里,我们一同迎来新世纪的曙光,一同抗击非典的肆虐,一同分享奥运的激情,一同欢庆祖国60华诞。十年里,IT业在跌宕起伏中前行,互联网日新月异,软件产业迅猛发展。
也就在这十年里,北语信息科学学院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近千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五湖四海,走向世界各地。从初来乍到,到桃李芬芳,也许,依然年轻的信科并无多少炫耀的资本,但是,十年的风霜雨雪,让她的决心更加坚定,态度更加从容,步伐更加稳健。
昨天,我们走出校园,并未留下什么财富,但我们把信科人“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精神传承和延展;今天,我们回到这里,并未带多少荣耀,但我们凝聚力量,分享记忆,感受成长,为辉煌奠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朋友们,让我们共同祝愿,信科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
注:李响同学系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新华社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