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年度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情况年度报告(2023年)

发稿时间:2024-12-30

2023年是学校和学院“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之年,学院在党委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依托“两院三系四所一中心两平台”的学科架构,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点建设目标,重点推进博士点申报筹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核心任务,深化产教融合与国际协同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评估指标提升,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为学院“双一流”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领导班子一直以“让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宏观目标,以创建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为具体目标,对标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基本标准,以“坚持党建铸魂,深化思想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夯实理工本色,突出智能特色,迈向小精尖发展”为具体指导,积极推进学院事业改革发展。

二、加强学科和学位点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信息科学学院听课制度》,做好师德师风、课程质量、课程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工作,切实提升“三全育人”工作质量;三是修订《信息科学学院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制度》,缓解我院研究生供需矛盾和专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

建立《信息科学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办法》,以“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对实体服务器、虚拟服务器、IP地址及域名类资源,以及办公用计算资源的申请、使用进行管理。明确了资源使用的责任和预警惩罚机制。

三、学位点建设和教学科研

学科专业建设,一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学院下一步将申请“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战略;二是联合图书馆开始建设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本色扎实,特色突出,反馈良好,初见成效;三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获批建设,并确立初步的培养方案,计划2024年开始招生,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宣传报道;四是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民主程序,完成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决定向学校申请2024年起停招信管专业,转而大力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五是开始建设“交互数字媒体微专业”。

科研方面,本年度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语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研究型基地项目1项,校级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课题3项。

四、学位点人才培养

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继续建设好“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建立院长/书记/教授午餐会交流平台,直接面向学生个性化需求,做好信息通达和教育引导。

在研究生就业工作方面,2023年在疫情后就业难的情况下,本学科点硕士生就业率90%,获得“研究生就业签约先进单位”和“就业工作突出教师”等称号。

开始接收非洲政府奖学金学生,培养交叉复合型留学生高级人才。

国内合作方面,与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开始运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职研修班”。

五、质量保障

建立课程动态评估机制,淘汰更新陈旧课程内容,新增前沿轮讲课程。完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现场答辩"质量监控体系,推行教学督导巡查学位论文答辩。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对照学院“十四五”规划以及学校和师生的期待,学院领导班子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党建引领和推动事业发展不够

面对新环境新挑战,通过党建引领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破解学院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不够多,尤其在组织博士点申报、有组织科研、专业内涵建设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培育等方面凝聚力量不够,缺少顶层设计、任务分解、具体推进和突破性进展。

(2)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层次人才短板仍存在

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进度滞后,代表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在产学研方面的结合力度不够。未来,学院力争在博士点申报、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培育、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新专业建设等标志性工作上取得突破,从而持续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