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年度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情况年度报告(2024年)

发稿时间:2024-12-30

2024年是学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学院党委以“让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宏观目标,以创建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为具体目标,对标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基本标准,积极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学院事业发展。

学院形成“两院五专业四所一中心两平台”的办学架构,教职工44人,学生1034人,创历史新高,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具有语言信息处理交叉学科能力的卓越创新人才,产出若干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党委在规范和质量基础上,对标“五个到位”,切实让党的工作起到实效、树立特色。对标《条例》和“七个有力”要求抓党支部建设,形成“一根主线,四个步骤”建设理念,即在思想和行动上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发展这一主线,按照“立规范-保质量-重效果-树特色”四个步骤开展党支部建设,形成党支部立体工作模型。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一是重点按照《党员发展和培养规程》做好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二是持续建设好初级党校,通过更加丰富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提高党校培养质量。三是探索教师支部党小组组长轮值制,优化研究生支部结构。一年中,研究生第一支部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得学校“研究生签约先进单位”称号。四是探索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方面,在本科人才培养、硕博科学研究、跨学院教师交流、产学研校企合作四维度推进“共建强校”先锋计划。五是完成“党建先锋计划”(第二期)中期建设检查。

二、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学科建设方面,一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战略,重点在“补齐学科方向短板”和“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和队伍”两个方向发力;二是与图书馆开始共建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本色扎实,特色突出,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酝酿“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方面,本年度学院获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项,国家语委重大项目1项,语委项目2项,核心期刊20篇,专著1部,最佳论文奖3项。

三、学位点人才培养

2024年,本学位点继续以“大类培养、专业培养、拔尖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开展人才培养和三全育人工作,继续以“创新竞赛、双创项目、实习实训、实践学分”机制做好学术学风引领。重点建设语言信息处理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从机制到硬件环境建设均有进步。

2024届研究生就业率95%,高质量就业有所突破,入职国家某部委、新华社、经济日报、人民网、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科院等,学院获“研究生就业签约先进单位”和“就业工作突出教师”称号。

继续建设好“语言智能与技术”校级拔尖人才实验班,品牌成效逐步显现。继续建设“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四、学位点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以“四有好老师、四个领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十项准则》做好师德师风的引领,划好底线;二是继续从思想和能力两个方面抓教师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学院中层,即各党支部、党小组、系、教研室负责人,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新入职教师安排导师,听课见习一年再上讲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做好青年教师科研归队;三是持续抓教师理论学习,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北语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等方面,形成理论中心组、党支部、全体师生三个层面的理论学习格局,学院党委每次统一发布学习资料,做好“导读”和学习指导;四是持续抓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设提升教学水平,设置“专业核心课课程组”做好教师团队建设;五是积极建设“教师发展分中心”,推广先进教学理念方法,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六是继续为离退休教师举办“荣休仪式”,增强教师归属感和凝聚力。

五、社会服务

一是面向国家战略,组织党员教师,通过国家语委重大项目等方式,配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定“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需求,积极开展研制大语言模型能力素养框架的任务等。二是持续做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皮书和年度流行语发布工作。

国内合作方面,与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开始运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职研修班”。

国外合作方面,积极谋划北语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合作办学机构建设,尽全力促成合作,发挥信科工科优势,为北语海南校区增添力量。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对照学院“十四五”规划以及学校和师生的期待,学院领导班子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在学科建设上,虽已经凝聚师生共识,确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目标,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激发党员先锋的动力,以及具体的组织推进上党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在专业建设上,虽已确立了申报“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但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做的还不够。二是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够,尤其是基础性、原创性和高水平研究能力不强,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不多,有组织科研推进不足。缺少顶层设计、具体推进和突破性进展。

针对以上问题,有如下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好“一岗双责”,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坚持“一融双高”的理念,学科建设上认真调研、综合研判,大力谋划和引进人才,补齐学科方向短板;人才培养上继续探索工程教育认证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多措并举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学院事业发展。以党建为引领,面向国家、社会和北语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信科师生凝聚力,力争在博士点申报、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培育、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等标志性工作上取得更多突破。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加大与兄弟院校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持续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