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年度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建设情况年度报告(2020年)

发稿时间:2025-03-27

2020 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关键之年。信息科学学院在学校党委和学院班子的坚强领导下,以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继续对标《学科能力提升计划(2018-2022)》、《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计划(2018-2022)》、《研究生培养能力提升计划(2018-2022)》、《国际学生培养能力提升计划(2018-2022)》和《教师国际化学术能力支持计划(2018-2022)》等,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党建工作

信息科学学院始终坚持“规范、质量、效果、特色”的党建工作原则。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组织工作路线的必然要求。提升党课及党员活动质量,夯实学院党建工作的基础。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的效果评估,通过反馈优化学院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探索有语言智能学科特色的党建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与学院学科发展紧密连接。2020 年,学院发展党员共 36 名,顺利完成了去年设定的党员总人数超 100 人的规划。推选优秀、选拔模范,教师党支部李超获得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学位点体制机制建设

2020 年,信息科学学院通过研究所更名、教师科研归队等工作继续深入做好学位点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学术委员会的具体职能。学院以语言智能研究院为平台,完成了学位点下属研究机构改革,实现科研归队。

对教师办公室进行了二期改造。通过调整,学院办公区域安排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在“将党支部建在系上,将党小组建在教研室上”的原则下,进一步梳理学位点个方向内涵,做好平衡发展工作。

三、学位点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

信息科学学院明确了“夯实计算机本色,突出语言智能特色”的学科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根据学院师生规模实际,学院确定了“小精尖”的学科发展模式。本年度,学院申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目前,申报工作已进入北京市公示阶段。与此同时,全院教师凝心聚力,梳理学术成果与教学成果,进行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五轮学科评估。较第四轮学科评估相比,学科方向更加凝练,特色更加突出,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等方面也有较大的进步。

信息科学学院对标教育部对于专业建设的具体学科要求,积极申请一级学科人工智能的本科专业,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专业申报工作。探索大类招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校级拔尖人才实验班开始运行。

学院在专业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两项“新工科”国家级重大教改项目,赵慧周老师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荣誉。

2020 年度,信息科学学院进一步加强教师科研归队后的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院教师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国家语委项目 1 项、教育部社科基金 1 项。教师发表 52 篇核心期刊论文。此外,承接了工信部的揭榜项目。

四、学位点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三全育人”的工作方法,坚持“五育并举”。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取得较大进步,研究生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去年 39 分,创历史新高。

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获得两项“新工科”国家级重大教改项目,扎实推进学院“新工科”建设;获得一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语言智能与技术校级拔尖人才实验班小灶课继续开课,由数理教研室开设《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2020 年 11 月-12 月成功举办拔尖人才实验班“智能+”创新设计大赛。

在就业相关工作方面,学院在学生无法返校的情况下积极调整就业工作方针,以点对点的形式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最终,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 100%。因成效突出,徐亦沛荣获北京市毕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五、学位点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地引进高端人才。本年度新进教师3 名,其中刘忠宝教授正在引进过程中,调入柯登峰,应届招聘王晶。学院完成了教师职称评聘的院级相关工作,其中解焱陆被评为教授、杨麟儿被评为副教授。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导师制、青年教师指导制度,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在信息科学学院团队的帮助下,张崇老师获得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在教学省部级奖项上,为我院创造了历史。

六、安全保障机制

持续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本学年,落实每学期两次定期突击检查实验室,排查隐患,并对实验室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

进一步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工作模式,学院按要求做好学生和教师临时数据上报和各专项的排查工作,严格管理学生和教师出入校,严格做好疫情背景下线下线上课程结合的推进和服务工作,确保教学等核心工作稳步进行。

本年度进一步优化信科院的服务器管理、研究生机位管理和学院公共机房管理,申请两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大修购基金,并完成其一期工程的设备购置和面向全院师生开放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任务管理”配置与培训工作。

七、社会服务

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如:2020 年 12 月,语言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单位联合主办“第一届‘语法·逻辑·信息’青年学者学术工作坊”。完善和推进语言智能研究院内涵建设同时,下一步重点放在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方面。

学院顺利举办北京语言大学第七届微电影大赛,来自不同学院的 59个参赛组,200 多名学生参与了本次大赛。最终,有 8 支队伍以优异的作品入围国家级大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