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人物专访】认识最真实的自己——记校学生会副主席袁小春专访

发稿时间:2025-06-24

【hello!freshman】 进化论

两年前,他进入校会宣传部;

一年前,他回归信科大家庭;

一年中,他虽无缘自己喜欢的文艺部,却将体育部办得很“文艺”;

现在,他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继续去认识最真实的自己;

三年里,他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领悟了什么?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最真实的———袁小春

还未采访前,听说袁小春学长是个很严肃的人,这也使我不免有些紧张。可是在慢慢接触与了解中,我逐渐发现了学长的随和与诚恳,他的一次次微笑与鼓励让这次采访轻松而愉快。也许他正是这样一个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而在生活中愿意去活跃气氛的优秀人物。

《学习经》

——课堂时间很重要

关于“挂科”这件受到大力关注的事,学长给出了极其中肯的建议:“课堂时间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比你在课后花几个晚上自己奋战要有用得多,课堂时间利用好,期末考试的时候会觉得轻松很多。”

——学会给时间分配任务

上了大学后,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然而时间管理却成了每个人面临的巨大挑战。说到这个问题,学长侃侃而谈自己的时间分配:

1.做必须做的事。比如,学习就是我们现在必须做的,所以你得分出大部分的时间给学习。同时,在做必须做的事的时候我们都要认真地去做。

2.做喜欢做的事。找到你从心底喜欢的事,并享受做它的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所以努力找到并坚持下去,就像我比较喜欢网球,我就一定会安排时间打网球。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去做。

3.做有意义的事。这些事不是你必须做的,也可能不会是你喜欢的,但它对你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等;或者这件事本就很有意义,比如志愿活动等,我们也应该去尝试。

学长说这几点时,一直按照第一第二的顺序,很有条理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学长对自己的追求很明确。

《成长经》

——找到喜欢的事并坚持

当我提到新生们的茫然心理时,学长似乎很理解:“其实很多人进入大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迷茫,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初中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高中,所以我们就学习,不会感觉迷茫;高中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所以我们就学习,也不会感觉迷茫;但到了大学,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答: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我们就迷茫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不是最正确的解答,但我觉得有了目标的人是不会迷茫的。所以可能大家更应该做的是给自己找到一个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当然很多人又会说我就是迷茫地找不到目标,那我觉得你可以这样试试:给自己先订一些“看得见”的小目标,比如学好专业知识,或学好英语等。那这样你就可以在你迷茫的时候去完成你的小目标;同时,通过完成你的小目标,以及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也就是再多经历,通过这些慢慢地认识自己,为自己找到目标。”

——态度决定一切

对袁小春学长,大家普遍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学习与校会活动。在这个问题上,学长很认真地回答,学习与活动本身是不冲突的,态度才是决定因素。“不能以学生工作为借口而搁置学习。你没有打算学习,结果给了你一份工作,如果你要埋怨说:我本来要学习的。那我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态度问题了。你正在学习和本打算学习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这就是态度的差别。”

“学会高效管理时间也很重要。你可以试着把学习时间量化而不是具体化,比如,有时候会觉得今天学习时间少了,但你可以在另一天补回来,可以试着去规定一周的学习时间总量。”

《处事经》

——细心与用心

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学长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这件事是必然的,但学长觉得他自己其实是一种幸运。“然而幸运地同时,意味着随之而来的责任。面对这样的幸运,我们要敢于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做出有成绩、有意义的事去回报、去感恩那些给你幸运地人和事。”

更让我觉得敬佩的是学长在其中提出了细心与用心的问题。“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细心。接到任务时,我们细心保证按规定步骤不出一个差错;但当我们都用心时,面对任务我们不仅会保证不出错,我们还会去思考怎样做这个任务才会完成得更好。用心,做更好的自己。

——有失必有得

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在朋友中,学长总会很开心,很活泼,总是担任着活跃气氛的任务。那么,当他低落的时候他会怎样走出来呢?听到这个问题,学长说了一句话:“有失必有得”。每个人都会有失落的时候,但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正如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你失去了什么,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什么,所以没必要有太多的抱怨。”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一个愿意给朋友带来快乐的人,他一定是有强大的内心和属于自己的精神动力。

——礼貌与尊重

在不可避免要与重要的人物打交道时,学长对这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之谈:“不要吝啬礼貌用词,你不会因为多说了一句‘谢谢’、‘对不起’、‘不好意思’……而失去什么,但你会让别人觉得你很礼貌,别人也会更愿意和你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做别人讨厌的人。”

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采访,在这过程中,学长一直很客气,也会不时停下来等着你记笔记。短短的时间里,让我看到一个优秀细心而平易近人的榜样。我也相信学长的经验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启迪。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