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1987年创立了“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该研究所是中国第一批以“中文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之一。2000年建立计算机系,后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信息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学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使命,聚力改革创新发展,为北语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贡献信科力量。
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指引下,信息科学学院坚持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文理融通、中外融合的国际化特色,注重夯实计算机专业本色,突出语言智能特色,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能力强,熟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的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学院现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本科专业。2012年获得“语言信息处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称号。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目前,学院以夯实本色,突出特色为指引,采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计算机类分流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毕业学士学位为工学。
信息科学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语言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积极开展前沿性、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语言学科的交叉融合。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设置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语言智能学习研究所、大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语言监测与社会计算研究所,教育部与我校共建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挂靠在我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2019年成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研究院,与信息科学学院共同建设。
我院同时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语言智能与技术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图书情报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院拥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学科体系,横跨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四个一级学科。目前在校学生1000余人(本科生800余名,硕士研究生约150名,博士生约50名)。
我院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14名。教师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他们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教师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等称号。近年来,我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知名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科研论文。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等多项科研奖励,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科技转化成果。